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27例27指。男19例,女8例;右手15例,左手12例;指别: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5例;年龄40~63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绞伤17例,碾压伤10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3 cm×1.5 cm~4.2 cm×2.3 cm。采用指背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背侧缺损,面积为1.6 cm×1.0 cm~2.6 cm×2.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掌侧缺损及局部转移皮瓣供区创面,面积为2.2 cm×1.7 cm~3.5 cm×2.5 cm,其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内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创面取全厚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术后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结合微信视频的方式,观察皮瓣成活、外观、感觉恢复及伤指功能情况。结果所有54块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处理皮瓣顺利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手指末节外形良好,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供区无明显凹陷及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静态TPD为5~10 mm。伤指活动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20例患者对手指整体外观非常满意,7例表示满意。结论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恒定,疗效满意,供区副损伤小,是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推广应用,尤其适合不接受足趾游离移植的中老年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侧前臂尺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指蹼不规则创面并重建指蹼的方法,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对6例手部指蹼不规则创面患者,应用相邻的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进行联合移植一期修复,术后随访皮瓣的存活情况、重建的指蹼功能、供区病损情况、密歇根手功能简表等评价创面的修复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3个月,6例患者共12个掌背动脉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供区除瘢痕和色素沉着外,无严重功能性并发症;重建指蹼的分并指运动范围平均25°(15°~40°),掌指关节运动范围平均76°(60°~90°);根据密歇根手功能简表,各个维度的患者主观评分:整体功能75分(50~87.5分)、日常生活83.3分(62.5~100分)、工作能力64.6分(37.5~87.5分)、疼痛75分(50~100分)、外观68.8分(50~87.5分)、自我满意度79.2分(62.5~100分),合计总分74.3分(54.2~89.6分)。结论修复指蹼的不规则创面,联合应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的方法简单实用,外形美观,重建的指蹼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拇指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修复,并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皮瓣的两点辨距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左手6例,右手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2.0 cm×1.5 cm,最大3.0 cm×2.5 cm,肌腱缺损范围1.0 ~1.7 cm。均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2.5 cm× 1.8 cm~3.5 cm× 3.0 cm,拇短伸肌腱切取长度为2.0~3.4 cm。术后10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平均9 mm,感觉恢复至S3级;对指、对掌功能正常,拇指屈伸活动度为60°~90°。拇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供区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可一期修复拇指皮肤和肌腱缺损,并具有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及皮瓣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皮下筋膜蒂V-Y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并行面部V-Y皮瓣修复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5~85岁。病变部位包括面颊部12例(4例涉及下睑),鼻部4例,唇部3例,颞部2例,颏部2例。病理诊断包括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皮肤角化病7例,皮内痣3例,毛母质瘤1例,混合瘤1例,表皮囊肿1例。根据缺损部位设计合适的皮下筋膜蒂V-Y皮瓣进行修复。总结该皮瓣的血供优势、成活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应用χ²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均经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中冷冻病检尽量取得切缘阴性,本组有1例多次切除后仍有1个切缘阳性。缺损面积14 mm×12 mm~59 mm×54 mm。全组皮瓣均成活。本组出现的不良事件是“Y”形三臂会合处及附近表皮少部分坏死结痂共4例,经湿敷、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患者创面一期愈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根据皮瓣的双蒂与单蒂(4/19比0/4)、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4/13比0/10)以及患者有基础病与无基础病(1/6比3/17)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值分别为0.98、3.56、0.01,P值均>0.05)。全组无裂开、血肿、睑外翻、唇部变形等并发症。良性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恶性肿瘤患者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面部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如处理恰当,V-Y皮下筋膜蒂皮瓣有可能成为“不易坏死”的局部皮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用于肩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肩部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1.7岁(范围:29~56岁)。滑膜肉瘤2例,叶状细胞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患者病程6~24个月,此次术前已接受肿瘤切除术1~5次。患者术中全部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肌皮瓣状态、并发症情况、上肢外观和功能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6例患者平均随访21.6个月(范围:12~36个月),术后所有肌皮瓣均存活,未见严重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重建肩部轮廓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认股外侧肌的神经再支配功能均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为轻度受限,2例为中度受限,1例为重度受限。所有患者自诉肩部不适感较术前明显改善,均对外观及功能恢复结果满意。结论联合肌皮瓣移植可较好完成肩部巨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修复,减少肿瘤复发,同时重建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创面远端的指固有动脉吻合,取手背桡神经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神经,重建手指末梢血运及感觉。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个月,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伤指末梢血运好,指腹的温度、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指腹皮肤两点分辨觉为7~10 mm,平均8.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SDMA皮瓣及神经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在一期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的同时重建患指末梢血运及感觉,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均采用带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供区一期缝合或植皮。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与色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4个月。19例皮瓣均完全存活,皮瓣及供区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外观满意。根据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S1 1例,S2 7例,S3 1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带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可有效覆盖复杂手部创面,同时可有效恢复手运动及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背动脉穿支(TDAP)皮瓣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29例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14~42岁,双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3例、单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26例。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后,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腋窝瘢痕切除松解,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7.5 cm×5.0 cm~21.0 cm×8.5 cm。采用带蒂TDAP皮瓣进行整复,皮瓣转移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薄,皮瓣面积为9.0 cm×6.0 cm~22.0 cm×10.0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修薄情况,术后和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切取32个带蒂TDAP皮瓣,其中14个皮瓣未修薄,厚度为9.0~15.0 mm,平均13.6 mm;18个皮瓣进行修薄处理,修薄后皮瓣厚度为5.0~8.0 mm,平均7.5 mm。3例患者术后72 h内3个皮瓣远端局部出现小面积变黑和坏死,其中2个为修薄皮瓣、1个为未修薄皮瓣,经高压氧、换药等治疗后愈合。1个皮瓣术后8 h因蒂部受压出现静脉淤血,当压力解除后皮瓣颜色明显好转,其余皮瓣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颜色与受区基本一致,未出现明显挛缩;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角度90.0~145.0°,平均130.0°。结论带蒂TDAP皮瓣是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较佳的选择,如果能根据腋窝缺损情况进行适当修薄将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降低,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也恢复得较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肌支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肌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刻再造乳房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分离、切取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胸背动脉受损,改用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制备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外观和质地、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在4具(8侧) 标本中共发现11条前锯肌支,长度为(6.3±1.8) cm,直径为(2.4±0.4) mm,其中7条发自胸背动脉主干,3条发自胸背动脉垂直支,1条发自胸背动脉水平支。临床病例共纳入6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7岁;病程(10.7±5.4)个月(2~36个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乳房缺损面积为14 cm×6 cm~16 cm×7 cm,术中切取背阔肌肌皮瓣皮岛面积为13 cm×6 cm~17 cm×6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术后随访9~28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和质地满意,均未见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前锯肌支解剖恒定,与胸背血管相交通,可以为背阔肌供血;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可有效保证背阔肌肌皮瓣的血运,可作为胸背动脉主干损伤情况下乳房再造的补救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皮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皮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皮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皮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1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大小为2.0 cm×2.4 cm~5.5 cm×3.0 cm,采用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2.6 cm~6.0 cm×3.3 cm,供区取伤肢前臂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观、皮瓣质地和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8.8个月,皮瓣外观和感觉功能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供区及手背切口未见瘢痕挛缩,无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1例。结论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血恒定、血管蒂旋转角度大、变异率低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在小儿隐匿阴茎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阴茎成形术的151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69例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为Z形皮瓣组;82例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为转移皮瓣组。Z形皮瓣组患儿年龄(5.23±0.58)岁;其中阴囊紧小33例,术前阴茎长度(3.06±0.25)cm;阴囊松弛36例,术前阴茎长度(2.99±0.28)cm。转移皮瓣组患儿年龄(5.20±0.63)岁;其中阴囊紧小39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30)cm;阴囊松弛43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24)cm。两组患儿年龄、术前阴茎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阴茎伸长长度及并发症(如阴茎体回缩、包皮水肿、包皮口狭窄、阴茎伤口裂开等)情况。结果151例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无阴茎头坏死,无尿道瘘。Z形皮瓣组中,33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较术前伸长(2.47 ±0.22) cm, 36例阴囊松弛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61±0.27) cm。转移皮瓣组中,39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90±0.16)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紧小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皮瓣组中43例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2.79 ±0.18)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形皮瓣组33例阴囊紧小患儿中,阴茎回缩2例,包皮口狭窄1例,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2例;36例阴囊松弛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转移皮瓣组39例阴囊紧小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Z形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2.56%(1/39)与21.21%(7/33),P=0.033];转移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中阴茎回缩3例,包皮口狭窄3例,阴茎腹侧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20.93%(9/43)与2.78%(1/36),P =0.038]。结论无论对于阴囊紧小还是阴囊松弛患儿,转移皮瓣组延长阴茎的效果均优于Z形皮瓣组,但转移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和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于阴囊紧小患儿可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手术,对于阴囊松弛的患儿可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采用部分带背阔肌皮瓣修复肘关节后外侧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带功能性背阔肌皮瓣联合肱二头肌动力重建肘关节前内侧软组织缺损6例。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7岁,平均31.4岁。受伤原因:机器绞伤5例,车祸伤4例,机器挤压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部位:右侧肘关节5例,左侧肘关节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为18.0 cm×10.0 cm~51.0 cm×13.0 cm,皮瓣大小为30.0 cm×7.0 cm~55.0 cm×14.0 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方法:电话、微信和门诊。记录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创面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8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因皮瓣臃肿影响美观再次行皮瓣减容手术。6例动力重建肌皮瓣屈肘功能肌力达到IV级,6例带部分背阔肌皮瓣修复的肘外侧部患者,皮瓣外观不臃肿,对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没有影响。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供区伤口愈合良好,仅遗留线形瘢痕;肘关节运动良好;MEPS为(90.6±6.4)分,优10例,良2例。结论根据肘关节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采用不同类型的背阔肌皮瓣进行重建,均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治疗的重型隐匿阴茎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患儿平均年龄为7岁1个月,年龄范围为3~16岁;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重型隐匿阴茎,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可见锥状皮丘内无阴茎显露,腹壁皮肤平面仅能扪及包皮套,年龄范围要求为3~16岁,手术方式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分析患儿术后出血、感染、阴茎回缩等并发症情况,采用Boemers标准进行术后评价,评估该手术方式在重型隐匿阴茎患儿的应用情况。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oemers标准评价均为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转移皮瓣无坏死感染。术后有8例患儿出现转移皮瓣的明显水肿,6~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阴茎体均无回缩,无包皮赘生及瘢痕狭窄,无痛性勃起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重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重型隐匿阴茎皮肤覆盖缺损的问题,具有术后外观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