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当前,我国犯罪一直呈上升态势,导致刑事司法工作压力巨大,研究非犯罪化的实现路径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广义上理解,非犯罪化包括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刑法立法模式决定了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是我国当前非犯罪化的主要路径。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它包括侦查阶段的非犯罪化、起诉阶段的非犯罪化和审判阶段的非犯罪化,每个阶段的非犯罪化其具体实现方式存在差异。

  • 标签: 非犯罪化 司法路径 侦查 起诉 审判
  • 简介:用尽多年积蓄、甚至贷款购买的商品房在70年的产权到期后命运会如何呢?近期,全国很多媒体都在热议《土地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中的一条新规,即,住宅70年大限到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该说法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无偿自动续期”,这无疑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退想空间。且看本期各方观点争锋。

  • 标签: 有偿续期 《土地管理法》 中国 住宅 法律解释
  • 简介:从执行和解协议当拥有诉权的实现需求出发,分别从增强执行和解协议的权威性、增进和解纠纷解决的公正性以及增强执行程序效率性三方面入手,阐述赋予执行和解协议以独立诉权所具必要性。同时,围绕当前法律界就执行和解协议应否拥有诉权所持的两种观点进行充分剖析,并着力就否定性的观点进行评论,进而明晰执行和解协议当拥有独立诉权。在此基础上,分别就民事诉讼中所存在的三种诉的类型进行阐述,并揭示出当前把给付之诉赋之以执行和解之诉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而提出将确认之诉与之配套的路径设计理念。最后,从提起该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角度,明确执行和解之诉的启动权当由申请执行人独自享有。

  • 标签: 执行和解协议 诉权 可诉性 执行和解之诉
  • 简介:一、刑事和解的内涵解析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日趋热烈。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对这种司法探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8年底,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我国刑事和解的司法探索予以肯定,并作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作为建立在丰富人民调解基础和传统司法调解经验上的一种司法探索,

  • 标签: 刑事和解制度 实践路径 法理基础 刑事司法政策 司法体制改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检察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检察官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准则、精神风范等一系列抽象的精神成果。简单地说,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实践中创造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的总和。”检察文化不是凭空产生自发形成的,它是检察人员在长期的执法活动中,由其特有的价值观、执法理念、行为规范等性质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个性文化,

  • 标签: 检察文化 价值功能 路径 价值观念 精神风范 法律文化
  • 简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工业事故的频发是普遍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在工业事故治理的私法规则方面,德国逐渐在无过错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工伤保险制度,而美国则伴随着古典侵权法的争论,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赔偿制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体系在降低工业事故率方面都起到了作用。面对不断发生的工业事故,我国既有的侵权赔偿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事故赔偿也未能形成有效的预防激励。结合德国和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当完善侵权赔偿制度,提高赔偿金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以工伤保险为基础的事故治理机制。

  • 标签: 工业事故 侵权法 工伤保险 经济分析
  • 简介:检察官与律师的法律活动都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其职业功能存在合作与对抗。随着新《律师法》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我国检律关系已经进入了对立统一的新时期。建立新型检律关系,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还有现实需要。通过分析现阶段检律关系中存在的发展障碍,厘清司法理念更新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备、新媒体运用滞后等问题,提出从转变观念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落实保障律师权利、畅通交流协作、将检律合力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等方面积极构建完善新型检律关系。

  • 标签: 检律关系 以审判为中心 法律职业共同体
  • 简介:最近几十年,心理学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法学研究中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合同法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考察禀赋效应对默示条款的影响,也用实验方法研究影响违反合同的几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侵权法领域,实验被用来验证后视偏差和结果偏差等心理因素对侵权法因果关系判断的影响,并且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试图消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在决定侵权赔偿数额时,人们也研究了禀赋效应对陪审团确定赔偿数额的影响。最后,实验也被用来研究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影响因素,比如测试案件的伤害程度和被告的财富以及陪审员的个人心理因素是否会影响陪审员的决策。

  • 标签: 实验方法 禀赋效应 后视偏差 惩罚性赔偿
  • 简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宪法赋予职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好监督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促进和巩固执法公信力的原因和动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路径,主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执法活动的规范化、涉检突发新闻事件的合理应对、公信力理念的强化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 标签: 检察机关 公信力 应对机制 监督职能
  • 简介:尽管资本多数决作为一项议事规则在公司的运转过程中起到基石作用,但在公司实务中,由于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存在内在的冲突,所以导致控制股东“恃强凌弱”或中小股东“以小讹大”的现象,不利于公司的长期运转和发展.其研究方法是剖析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法理基础和规范适用出现的情况,进而得出两个解决此问题的研究结论:一是培植股权文化的内生力;二是强化控制股东的受信义务,以此构造相对公平的理论制度和利用两者的平衡点对控制股东进行约束,进而实现最大可能的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权利之间的平衡.

  • 标签: 资本多数决 控制股东 中小股东保护 受信义务
  • 简介:一、盗窃行为入罪门槛之修正轨迹从形式上看,盗窃罪经历了纯正数额犯向不纯正数额犯的转变。一般认为,盗窃罪在1979年《刑法》中是纯正数额犯,在盗窃罪的人罪门槛方面仅设置了单一的“数额较大”之标准。及至1997年《刑法》修订,盗窃罪的罪状被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

  • 标签: 盗窃罪 司法适用 路径 “数额较大” 《刑法》 数额犯
  • 简介:【专题导引】刑事政策在我国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这是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基本方针、策略和措施。在新形势下,我国刑事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严峻的态势,需要在刑事政策上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变。理论上的研讨对于刑事政策的制定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期组织一组有关刑事政策的稿件,对于刑事政策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其中,陈兴良教授和卫磊副教授侧重于对刑事政策宏观问题进行思考。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一文,以严打刑事政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影响为视角,对刑法与刑事政策的法律层面的问题,即刑法的刑事政策化问题,进行探讨。卫磊副教授的《当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刑法司法解释为视角》一文认为,随着当代社会日益成为风险社会,作为规范刑法部分的刑法司法解释日益成为规范刑法工具理性延伸的固有领域,刑事政策需要能动发挥目的理性化解体系性困境。

  • 标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实践路径 刑法司法解释 严打刑事政策 风险社会 副教授
  • 简介: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二审稿6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草案二审稿规定,对于领导干部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干预司法活动、插手过问具体案件处理的,办案人员应当拒绝并全面如实记录,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6月19日新华网)“官司一进门,两头都托人。”一段时间以来,在影响司法公正的诸多因素中,各级领导干部的不当干预占比较高,民怨颇深,影响最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司法环境已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通过批条子、打招呼,甚至出“公函”等手段影响办案的现象仍屡有发生。这给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公正审理案件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金钱案”“关系案”和“人情案”时有发生,最终造成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等社会乱象。

  • 标签: 司法活动 法治建设 人民法院组织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任性 领导干部
  • 简介: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国家对经济的原始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消极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混合干预阶段进行深入的阐述,进而得出四个结论: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上历来存在争论、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干预可能呈现出“物极必反”的效应.许多国家的经济干预措施总是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干预最终是以制定体现这种干预的经济法律来完成的.

  • 标签: 经济法 干预 阶段 国家
  • 简介:<正>目次一、转型时期市场的特点二、转型时期国家干预市场的任务三、转型时期市场干预法的体系及其完善四、我国完善市场干预(规制)法体系构建的任务五、结束语人类社会发展有其普遍规律,同时各国、各民族和地区也有着差异性。经济法的产生、发展也是如此。研究经济法的理论除了应当揭示其基本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外,也应重视对各国的和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法情况的研究。例如,在中国等一些曾实行计划经济

  • 标签: 国家干预 市场干预 经济法体系 市场规制法 竞争法 法的体系
  • 简介:<正>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行刑多元社会主体的生成(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与方向。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向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国家与社会

  • 标签: 行刑主体 暂予监外执行 受刑人 《监狱法》 自由刑 刑罚目的
  • 简介: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物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 标签: 动产担保 抵押 让与担保 信托 所有权保留
  • 简介: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物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 标签: 动产担保 抵押 让与担保 信托 所有权保留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试行以来,在思想认识上仍有不少困惑,而实践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掣肘了该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有益补充,旨在实现案件合理分流、优化诉讼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推进刑罚的轻缓化。参考相关国外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以控辩量刑协商为核心,以程序简化和权利救济为抓手,对制度进行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设计。

  • 标签: 案件分流 量刑协商 全流程简化 权利救济
  • 简介:与"法律融入"相比,信托的"学理融入"并不顺利。但既有的争论因未看到信托的叛逆本质而不尽如人意。罗马法的信托与英美法的信托,都是对既有制度的反叛。这是信托核心的特质:因其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个人意图。正因如此,信托的功能性和工具性也得以凸显。信托的融入涉及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前者要求法律对规避行为更加宽容;后者则应当采取一个二段式的认定方式--财产的独立为信托机制的适用提供可能性;而一经适用,则可以排除物债之辩,以具体化和个案化的方式来维护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 标签: 信托 罗马法 英美法 财产独立 个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