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规定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扩大了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对判处死缓的累犯限制减刑,这一修改集中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与国际社会刑事立法的接轨,刑法立法应适度限定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排除老年人构成累犯,将毒品犯罪纳入特别累犯的范围,增设单位累犯制度。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未成年人 特别累犯 单位累犯
  • 简介:万方在《行政论坛》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往往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是资源不足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做不了”困境;二是民众理性无知产生的“不便做”的效率与公平困局。面对这种形式的政府失灵,资源依赖理论提供了超越单一行政组织分析的高阶组织集视角,指出政府之外作为环境的社会组织对其的支持作用,同时更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互动的一种依赖关系,而通过优化社会情景、培育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规范权力的分配结构等三个方面强化这种依赖关系,是消解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两重困境的可行路径。

  • 标签: 政府失灵 公共服务均等化 困境 公共服务供给 资源依赖理论 社会组织
  • 简介:目前投毒杀人案件证据调查需在三个方面改进,一是更新证据调查意识,修正认为投毒杀人案件都具有激化杀人的因果性、作案人以女性为主、查明了案件事实也就是证明了案件事实等三个认识误区;二是提高人证调查技能,纠正目前询问取证缺乏广度和深度、重口供的获取轻口供的固定、提取检材不够规范等问题,改进鉴定方法和手段;三是完善物证调查方法,改变目前物证调查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针对性不强、取证带有盲目性,物证的保管固定不够科学合法等现状.

  • 标签: 投毒杀人案件 证据调查 侦查
  • 简介:人文精神确立于现代社会,为我国刑法的修改提供了新动力,它的落实要求在刑法的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从人性、人道和人权多个方面体现了人文精神,立法者和司法者应通过对其内容的研究,促使刑法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使得我国刑法更趋合理和文明。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人文精神 刑事政策
  • 简介:我国刑法修正案存在修改频繁,罪名确定滞后、条款项表述欠清晰等问题,对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包括罪名确定与条文修正同时进行、对修正案条文进行编号、采用新的表述法等。

  • 标签: 刑法 修正案 罪名
  • 简介:1月7日下午两点,参加闵行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一件预算草案修正案。这看似简单的表决,却必将被人大改革的历史所铭记——闵行区首例预算草案修正案由此诞生。人大代表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真正从理论变为具体而鲜活的实践。

  • 标签: 人大代表 预算草案 修正案 首例 政府预算 闵行区
  • 简介:相比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辅警发展定位存在两大主要缺陷:一是习惯于权宜状态;二是承载过大的就业压力。这正是当前我国辅警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本结症。因此,必须以"从长计议和削减辅警的就业压力"为要点,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夯实财政供给、构建合理体制和创新用人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发展定位的修正,以促进我国辅警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公安管理 辅警 发展定位 缺陷 修正
  • 简介:梁希亮在《人大研究》第5期撰文指出,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大会主席团、各专门委员会、代表联名都可以提出对预算草案的修止案。预算修正权是人大及人大代表行使预算审批权的基本形式。

  • 标签: 预算草案 人大代表 修正案 保障 《人大研究》 人民代表大会
  • 简介: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前,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行为以非法经营罪加以认定,可以说是在法律未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犯罪加以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刑法修正案(八)》对人体器官犯罪的规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惩治人体器官犯罪,强化刑法对民生的保护。《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所规定的人体器官犯罪涵盖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盗窃、侮辱尸体罪等四种犯罪。作为人体器官犯罪的对象,人体器官既包括活体器官,也涵盖尸体器官,但不包括同属人体材料的人体组织和人体细胞。在"摘取未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的场合,只有在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未满18周岁的情况下才能认定故意的成立。《刑法修正案(八)》未将单位规定为人体器官犯罪的主体,且在对精神病人人体器官的特殊保护方面处于缺位状态,这实属立法缺憾。

  • 标签: 人体器官犯罪 非法经营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人体器官
  • 简介: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年7月24日报道,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刑法的修改从去年开始进入密集调研期,今年初形成初步意见。有消息称,修改草案可能在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本次修改是刑法第八次大修。

  • 标签: 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罪名 死刑 酝酿 修改草案
  • 简介:伴随着网络社会而来的不仅仅是方便与快捷,还有屡禁不止的网络犯罪.为了对其进行遏制,《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修改并新增了许多有关网络犯罪的规定,扩张了网络犯罪的主体与行为,新设了部分网络犯罪的罪名.然而刑九中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不完善、法益保护过于狭窄、刑罚配置失衡等方面.鉴此,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对网络犯罪进行规制.具体包括选择网络犯罪的立法模式、完善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整合网络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网络犯罪的刑罚配置等.

  • 标签: 网络犯罪 刑罚配置 立法模式 犯罪构成
  • 简介: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75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免死"给予具体的规定。这次修改契合了我国古代法治精神中的"矜老"以及"矜老"制度,虽然其宣誓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这种规定无疑显示出我国现代刑法对古代"矜老"精神的价值重溯。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老年人犯罪 矜老 价值
  • 简介:共和国60多年的治理历程是一个治理方式不断从控制走向激励的过程。在威廉姆森离散组织结构中,层级制、混合制与市场是典型的连续治理结构体。把外部环境封闭/开放程度变量引入到离散结构模型中进行区别性组合,有助于理解中国治理方式的变迁。在这一治理结构的连续体中,人民公社、计划经济对应着层级制的强控制、弱激励的治理结构,市场对应着的弱控制、强激励结构形式。在这其间,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单位制、双轨制、项目制等治理方式。所有这些不同治理方式反映了治理主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与合法性基础的重建诉求。

  • 标签: 控制 激励 离散结构 封闭/开放环境 合法性
  • 简介:2012年12月19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修正案)》,本刊特邀民进中央组织部、宣传部联合就会章修正案有关问题进行了回答,供广大会员学习参考。

  • 标签: 中国民主促进会 学习问答 修正案 章程 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
  • 简介:第一条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二条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标签: 宪法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法转让 营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法律的规定
  • 简介:2006年6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现行刑法作了许多修正。其中,两条重要的修正就是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修改,主要内容是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和对象作了扩大的修改。这样的修正是治理商业贿赂犯罪、弥补刑事法网不足和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必然要求。两个新修正的罪刑条款涉及的罪名应重新调整为“商业受贿罪”和“商业行贿罪”;司法适用认定中应注意两个新罪均属特殊犯罪主体;两个新罪的犯罪成立之数额较大都应以2万元以上作为定罪起刑标准。但对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修正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废除两个新罪的主观罪状中有关“谋利”的规定;二是增加单位商业贿赂犯罪的内容:三是扩展商业贿赂犯罪对象的范围;四是添补商业贿赂犯罪基本犯的罚金刑的规定。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商业贿赂犯罪 司法适用 立法完善
  • 简介:在足迹分析的过程中,导致分析所得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足迹提取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分析缺乏客观标准造成的误差;个体差异性造成的误差;承痕体性质不同造成的误差:作用力不同造成的误差以及作案人心理因素造成的误差。为了减小足迹分析出现误差所造成的危害,应该加强足迹分析基础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足迹分析工作中可以有效避免类似误差的出现,使足迹分析工作趋于精准,为侦查破案夯实基础。

  • 标签: 足迹分析 误差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