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整理书柜,掉出一本豆绿色封面的书籍。看似不起眼。可拿起来一看——《溥仪与我》,末代皇帝与他最后一位配偶的回忆录!记忆深处的一幕倏然拉开了——这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最后一位配偶李淑贤送与我的一本书。
简介:曾卓是著名诗人,其散文也堪称大家,并不为诗名所掩。2001年8月,我收到曾老题赠的《崖边吹笛人》(曾卓研究文选)。书名颇具匠心,是将诗集《悬崖边的树》和散文集《听笛人手记》相契合,为纪念曾卓先生80寿辰暨从事文学创作65周年而
简介:应广西侨联邀请,马来西亚上议院原主席、世界华人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曾永森(左)来广西讲学。5月21日上午,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到南宁明园饭店会见曾永森先生。
简介:他出版我国第一部文学地理学研究专著,创立“曾大兴定律”,首倡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成就为文学地理学泰斗级学者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在我国本土诞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如今已是文学领域的一门“显学”。作为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创建者,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被学术界称为“文学地理学第一人”。曾大兴早年是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的农民。1978年考大学时,地理这一科他考得最好。
简介:曾周,1962年生于海南,毕业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现工作于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其主攻花鸟画,作品多次获省内外大奖,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举办作品联展。
简介:曾坑施氏宗祠,俗称浔海施氏二宗祠,又称世德堂,位于石狮市湖滨街道曾坑社区金曾大道,与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的施氏大宗祠树德堂同属浔海施氏族人奉祀浔海始祖施炳、靖海侯施琅等先祖的重要场所。康熙二十六年(1687),施琅平台后重建施氏大宗祠。
简介:和蔼的微笑,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年3月10日,在康复中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孤独症儿童。看着孩子们拥有纯真的面容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言行,父母们憔悴疲惫的神情,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深深被曾兰老师那份坚持和无私的爱所感动。
简介:工作队里来了位余勉教授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下旬,秋老虎还在肆虐。上海市宝山县扬行人民公社城西二大队是一个在历史上习惯于种植黄金瓜的大队。这时地里的黄金瓜已经稀少,瓜身也已枯黄。城西二大队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系统的"四清"试点单位。工作队是在听了河北"四清"的"桃园经验"讲话录音以后进村的。在工作初步就绪后,工作队里忽然来了位教授。据工作队长说,教授姓余,名勉。余勉教授很快成为当地引入注目的人物。社员尊重他,工作
简介:一个人大代表,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做到心系人民、情牵群众、顺应民心、反映民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代表工作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简介:顺着金鞭溪边漫步,长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不由感慨张家界的青山绿水是如此诗情画意。曾祥铎教授却在这时候讲起了历史:当年张良担心平定天下后,刘邦“狡免死,走狗烹”,便效法越国范蠡,隐居在这里,修行学道,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其实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更伟大,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
简介:曾士迈(1926—2014),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创始人之一。曾士迈长期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倡导并开拓了植保系统工程学和宏观植物病理学,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植病流行研究,在国内率先研究植病流行的电算模拟,研制出多种病害的预测、决策、防治效果系列模型,编著了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专著。
简介:张绍曾(1879~1928),河北省大城县张思河村人。父张汝封是农民,一生务农。张绍曾在勤劳朴实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1896年17岁回原籍应试,在河间府几百名考生中名列前茅并考中秀才。后携妻带子来到
简介:辽沈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中国大陆的全面解放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拉响抢占东北战争导火索的人物,是一个9岁时就失去双亲的农家孤儿。他就是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是我党率军进驻东北的第一人,当年刘少奇同志称他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简介:
简介:"他很踏实,有上进心,很疼我和我家的人,是一个可以付托终身的男人。""我希望荫权退休后,我们能搬回澳门老家住。那儿的草坪很大,有很多大树,一片绿油油的,感觉好舒服。"
简介:隐瞒40多年的秘密在郑州市军人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85岁的飞行英雄李传森每当提起1964年10月16日,他在罗布泊驾驶飞机穿越蘑菇云取样的事儿,每个细节都能回忆得详详细细……李传森说,能驾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儿.对于这个秘密,老人深藏40多年.
简介:李培斌他是一心为民的楷模,真正做到了对群众比亲人还亲;他是忘我工作的楷模,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克己奉公的楷模,真正做到了干净做人、两袖清风。李培斌生前是山西省阳高县司法局龙泉司法所所长,2015年10月15日,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年仅50岁。李培斌同志28年来扎根基层司法行政一线,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成功调解了数以千计的矛盾纠纷,
简介:她是最普通的农民工,她说,诗歌如同信仰,赋予她无尽的力量。割舍不下的读书梦,让她从未放弃阅读,一路靠"读书"实现理想,成就自我。命运之轮开始转向,于她,正是内心这份对知识的渴望演变成为了改变的力量……"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夏荣斌说,诗歌如同信仰,给予着她无尽的力量。因为读不上书,她来到建筑工地打工;因为割舍不了读书梦,她从未放弃阅读。48岁的夏荣斌,
简介:<正>黄雪斌,是汉寿县东岳庙乡一个山里生、山里长的“山里人”,他为了引导山乡群众走上致富路,敢闯敢冒,迎风而上,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色地奏出了“三部曲”。
简介:摄影技术的出现,曾让艺术界感到恐慌,摄影是否会取代艺术,也曾是艺术界争论热点。但是如今,廉价轻便的数码照相,让摄影已不再局限于使用昂贵笨重的器材,智能手机即时拍摄、即时发送图片到网络的功能,可以使拍摄无时不刻地进行和传播,使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拍摄者和被拍者,也成为图片的传播者。敏于观察的蔡广斌抓住了这种时代现象,以他精湛的技巧,在传统宣纸上渲染出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水墨作品,成就了他的《自由·他拍》系列。
末代皇帝之妻曾对我说……
诗人曾卓和两个女性
曾永森先生应邀到广西讲学
曾大兴 以地理的眼光看文学
曾周书画作品选
石狮市曾坑施氏宗祠
曾兰:用爱点亮“新生儿”
“四清”中的曾希圣
曾照芳:让我们的城市更和谐
台湾著名历史学教授曾祥铎
绿色生命的守护者——曾士迈
国务总理张绍曾缘何遇刺身亡
曾克林出关抢占东北的台前幕后
传奇女杰曾志的三次婚恋
曾荫权 五彩手镯打动恋人芳心
他曾驾机三次穿越蘑菇云
群众的“李司法” 李培斌生平简介
夏荣斌:梅花香自“书屋”来
黄雪斌的“三部曲”
再造新墨韵——蔡广斌水墨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