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创建'中国周边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话语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日益遭遇人们的质疑,从现实层面来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解决现实国际问题。创建'中国周边学'不仅要明确其概念内涵和理论范式,而且要形成解决周边外交问题、管控周边外交危机的有效机制。
简介:为有效化解来自美国、日本和世界资本主义阵营的挑战,在外交理念层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和谐、和睦、和平”为核心内容的亚洲新安全观;在战略层面,提出了实现“亚太梦”与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长远目标;在政策举措层面,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决心。这一构想的实施可以使多元化、多样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利益,扩大共同安全,推进合作安全,促进发展安全,增进可持续安全。
简介:智利矿难救援是一场高效有序的救援行动,不仅成功地救出了被困工人,还将一场灾难转化一部完美的国家形象宣传片,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和尊重.其中的经验对于我们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开展公共外交,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信息透明是基础;关爱生命是主题;国家领导人是中心;善后处理是保证.
简介:中国的新安全观从诞生至今,经历两个十年的发展,第一个十年是服务于“和平周边”的1.0版,第二个十年是服务于“和谐周边”的2.0版.当下,新安全观正进入服务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3.0版.新安全观3.0版落实在周边公共外交上,可概括为“修己安人”“积德行善”“和局共赢”.
简介:针对地区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国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新安全观”,强调以此来满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和通过合作来实现区域安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和东盟在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制度性成就与实践成效.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对地区安全事务的看法不尽一致,双方的安全合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简介:法德和解的成就及其对欧洲和平稳定产生的积极影响被广泛赞赏.法德和解堪称公共外交的典范,其开创的青年交流与友好城市机制表明,通过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公民社会间各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有助于消融历史仇恨,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简介:正确义利观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认识误区,如单边撒钱外交说、投机性搭便车说、高风险不可控说、企业利义混淆说等。建立'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应当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国际治理体系参与和变革、政府和企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等关系。'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经济外交的
简介:《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又名《穆斯林的无知》)通过视频网站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引发巨大争议,引爆阿拉伯世界新一轮反美浪潮,暴露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中内向维度的缺失.尽管美国占据技术优势,但仍旧难以完全主导网络空间.美国国内舆论高度多元,泥沙俱下,其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得以放大,增加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的不确定性,而美国崇尚自由的政治文化又决定了美国政府难以对国内舆论进行有效管理,这构成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的内在矛盾,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简介:
简介: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对于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是一个绝佳的机遇,该倡议着眼于贸易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号角,但是传统中国企业家的“义利观”存在与时代要求不符的元素,为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公共外交环境下加强我国企业家在新形势下的全球“义利观”再建设就显得极为迫切。
简介:国际话语权本质是一种权力的体现,但同样具有生成、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中国逐步走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制度和秩序的磨合适应期,并通过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事务,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必将得到大幅提升,赢得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本文认为,战术性运用国际主流价值以学、嵌、借为手段,草船借箭,使中国声音走出去,这是向世界进军的一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综合收益较大的创新道路.
简介:9·11之后,美国对中东北非的公共外交注重地缘政治性,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的双向交流,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通过国际教育交流计划增进穆斯林主流民众对美国的了解。然而,即使在"盟国"阿尔及利亚,美国教育交流计划也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在中东北非继续奉行霸权主义,致使该地区的反美情绪很难平息;二是在"限制与被限制"的阿尔及利亚社会,文化与制度障碍导致项目参加者自主性与关系支持的缺失,从而削弱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
简介: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探讨全球化进程与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1)教育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我国教育如何通过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述及探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简介: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中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格局。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加大投入、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国际教育交流中所蕴含的软实力资源。
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成立4年来,建立了包括27个国家和地区63所国际知名传媒院校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网络,通过“国际教授工作室”、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方式,为国际传媒业界和学术界注入了中国元素、赢得了话语权.本文考察了其战略定位与工作布局、根本目标和实现路径、方针原则和预期成果.作为一个由中国发起并具有领导作用的国际组织,“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的经验或许能为中国主导更多国际组织提供借鉴。
简介: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然成为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开展公共外交的良好平台.近几年来,九江学院的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成效显著.建议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国别研究工作;要对中方汉语教师(志愿者)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应支持高校利用孔子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广泛联系,推进更深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简介:国际教育交流是一种思想交流和人员流动相结合的特殊的国际交往活动,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开展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美国开展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不仅具有为外交目标和提升软实力服务的战略意图,而且为扩大美国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美国的软实力、改善美国对外关系和传播美国政治价值理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正确宣传世情、国情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真实宣讲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世纪梦.这样才能引导国民鼓起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之劲,克服浮躁的情绪,避免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中日“周边观”的比较、变迁与对接
习近平主席的亚洲新安全观
从智利矿难救援看突发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展示
新安全观3.0版与周边公共外交
中国“新安全观”及其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
法德和解及其公共外交价值
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秉承正确义利观
新媒体与美国政府的中东公共外交——以《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争议事件为例
日本教育财政的经验
“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综述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需要加强我国企业家全球“义利观”再建设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草船借箭”
美国教育交流计划在阿尔及利亚的成效
全球化进程与教育国际化
国际教育交流是重要的软实力资源
“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对外教育援助在公共外交中将大有可为
九江学院的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及其政治效应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要点:世情、国情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