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就美国政委“9·11”后提出的所谓“后后冷战时代”观进行了评析,认为此一提法既是美国政委对当前时代的一种概括,也包含潜在的战略意图,即借机整合世界,塑造反恐新形势下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对于“后后冷战时代”观,各国虽认识到其中的合理性,但也多少看清了美国背后的战略用心,因而并不积极呼应,致使这一概念未广泛流行。对于中国,“后后冷战时代”观能否成为国际通用的“范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体悟其背后的战略内涵,制定更为合理的对外战略。
简介:1944年7月22日,以包踹德上校为组长、包括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等人组成的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向美国政府报告了延安和解放区的比较真实的情况.中共和美方都表示了相互合作的愿望.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而奇特的一笔.
简介:<正>1918年春,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著作中,在预计到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将经历很长的过渡时期的基础上,谨慎地、实事求是地拟定了一个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这个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末,王缉思教授曾就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评论道:“研究客体即中国外交,尤其是其决策过程及运作过程,原始资料匮乏,难以对其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这与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不可同日而语。”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很难说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前苏联以及中国和美国外交档案的解密工作都有所进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年也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百花齐放”,译介、学习、论说、反思的重要时期。
简介: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民生,在各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善民生的实践。由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特殊性,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具有改善民生与争取抗战胜利紧密结合、生产自救与扶助贫弱双管齐下,适应战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简介:2011年,欧美日各国开始重续被人为拖后了两三年的2008年金融危机,并向社会和政治危机转化,第三世界越来越多地被卷入,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解释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还需追溯到35年前毛泽东逝世后的中国政治的转变、冷战时代秩序的崩溃。
简介: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原生民",青少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选择与使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思路,以电视与手机媒体为例,采用详析模式的研究方法,得到影响青少年电视媒体选择与使用的主要变量是性别与学生两个变量,非学生群体的电视接触高于学生群体,女性青少年的电视接触高于男性青少年;影响青少年手机媒体选择与使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与学生两个变量,在非学生群体中,不同年龄组的手机使用体现出了差异,而学生组则在几个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在中国,沉迷网游、巨额打赏、网络欺凌等问题持续引起社会关注,而根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此前发布的调研数据。
“后后冷战时代”观的思考
抗战时期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后果和教训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决策》读后有感
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以冷战时期为例的分析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实践的时代特征
重建后冷战时代的历史观——兼谈中国发展的乐观前景
移动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体选择——基于电视与手机媒体的对比分析
《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环境安全》座谈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