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有上千个艺术院系,有多少艺术的信徒在那里学习。如何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这是艺术教育从业者应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知道,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是生机勃勃的民族。

  • 标签: 美术教育 中国传统 综述 工匠 艺术院系 艺术教育
  • 简介: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现象,“85美术思潮”预示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开始。这种思潮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对传统的反抗,这种反抗不仅表现在对旧有的艺术形式的反抗,更表现在它强烈的文化批判性质。

  • 标签: 美术思潮 现代艺术 中国 艺术形式 文化批判 反抗
  • 简介:19世纪末,水彩画传入中国,由于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具有某些相似性,深得中国画家的喜爱。中国水彩画家以书法和中国画的技法对这一外来画种进行嫁接,并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使得中国水彩画家措意于形色的同时,还懂得“虚实”美学在水彩画上的价值,并且日渐形成有别于西方水彩画的面貌。

  • 标签: 中国水彩画 意义 中国画家 水彩画家 19世纪末 工具材料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简介:《周易》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八卦图的曲线,用简单的黑白两色,就将《易经》所蕴含的极为复杂的宇宙变化绘制其中。也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中国的绘画具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审美内蕴。中国绘画中的“观物取象”、“舍形悦影”及其表现的“极饰后素”的白贲之美都是《周易》博大精深的审美意蕴在中国绘画中的延伸与发展。

  • 标签: 中国绘画 《周易》 思想渊源 美学 中国文人 《易经》
  • 简介: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 标签: 中国民族 声乐特征 民族声乐
  • 简介:现在时兴“音画”,把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成新的传播。在这里,我们设立“影像动漫”栏目作为沟通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中介。而且影视与音乐,现在也是美化大众生活最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审美理想 动画艺术 中国 造型艺术 表演艺术 大众生活
  • 简介: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缩影。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而到文明,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几乎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博大精深的服饰文明。中国传统服饰在款式、装饰图案、颜色上都一定程度地标识着穿着者的尊卑,可谓等级森严,有鲜明的特定性与标识性,成为了加强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它与封建思想相呼应,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的发展。

  • 标签: 古代服饰 中国 标识 物质文明 人类社会 生活习俗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画就讲究"意境"美,这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要求。营造画面"意境"美的手法多种多样,如繁与简、疏与密、黑与白、大与小、曲与直等等,其中"光"是造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光"在中国画里之所以能造境,原因在于"光"能藏物。"光"的要素是中国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自然选择。如果说传统中国画对"光"的利用是局部的,那么当代中国画除了继承这一传统,更强调"光"在作品整体中的作用。中国画中常以柔光式、强光式、交融式、扩散式来造境。以"光"造境之所以在当代中国画中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它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光影造境延续中国画的发展,是中国画内涵的外延,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 标签: 造境 意境 柔光 强光 交融 扩散
  • 简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 标签: 乞巧风俗 丝绸与刺绣 民间女红 文化学意义
  • 简介:本文以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为研究对象,力图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思考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道路: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形式得以展现。具体从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及其现状入手,详加阐述了其具有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树立中国动画文化形象的现代价值,并从短片的题材来源与创作手法的角度指明了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未来发展模式。

  • 标签: 中国动画 动画艺术 现代价值 哲理 中国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含着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蕴。历经时间和文化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化审美系统,而且其每个部分也同时包含着它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中国艺术有对“枯拙之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枯拙之美,包括匾额楹联的书写、叠山立石的设计和对枯树残荷的欣赏,从看似颓败苍凉的景象中去体悟一种真正蓬勃的生命感,从枯拙之素白中去发现生命的绚烂和反者道之动的艺术智慧。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枯拙之美 牌匾楹联 叠山立石 枯树残荷
  • 简介:卡通以图形说明了它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独特性.想要表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卡通造型,就要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国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的宗教、思想、绘画、书法以及各个民族的习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达,通过将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形象这一元素应用到卡通形象中来进行再创造.卡通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简洁、夸张的卡通形象,深受大众喜爱与追捧.而这些形象中都蕴涵着拟人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特征,卡通形象的亲切和生动也因此为大众所喜爱.

  • 标签: 卡通艺术 中国传统人物 卡通形象
  • 简介:可持续是一种发展生存之道。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中国.人们的生存空间却日渐缩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自然灾害不断“报复”着人类的“文明”。可持续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于工业化变革中的中国来说.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

  • 标签: 可持续设计 中国 经济高速发展 生存之道 “文明” 自然灾害
  • 简介: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 标签: 中国美学史 体系性著作 美学体系
  • 简介:摘要传统中国画除以其水墨线条为本质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画法上采用“远近法”。而中国的“远近法”与西方的“透视法”虽源自同一绘画理念,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丰子恺认为,中国画中的“远近法”与西方“透视法”中眼睛视物成象的客观事实不符,但他也肯定了这种方法凸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特色。

  • 标签: 传统中国画 丰子恺 反思 透视法 绘画理念 中西文化
  • 简介:中国当代绘画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基本规律,在绘画色彩方面大胆创新,寻找色彩的时代精神。通过重构与再生创新色彩元素,对中西方色彩、古今色彩的重构以追求作品的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色彩光学相结合,使得色彩表现更加多元化。绘画形式的多元化,造就了色彩表现的自由性与独特性。突显绘画原创风格,使中国当代绘画在色彩语言表达上更能真实地反映现代生活,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

  • 标签: 当代绘画 色彩 语言 运用与表达
  • 简介:自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在其专著《散文理论》中提出了“陌生化”的文学创作理论以来,这一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些作家,如王朔、莫言、余华、王小波等人的诸多作品,分别从语言、情节、细节等方面潇洒自如地运用了“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在形成各自独特风格的同时,也使读者从“自动化”的日常生活的麻木深渊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感知和体验的能力,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感受。

  • 标签: 文学创作理论 “陌生化” 中国当代小说 什克洛夫斯基 俄国形式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在现代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传统平面设计逐渐向新媒体交互设计转变,以智能手机APP交互设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应用设计正逐渐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交互设计发展滞后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应用交互设计仍停留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层面,很少有智能手机应用深入挖掘人们对文化与情感的诉求。无论是现代的市场环境导致了设计方向的改变,还是出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考虑,将中国传统元素与交互设计融合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所以应从交互界面、动效设计、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着手,以塑造出充满创新意义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应用设计界面。

  • 标签: 传统元素 互联网 交互设计 UI APP
  • 简介: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传统元素打散重组,二是对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加工。这些方式在家居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以及纪念品设计方面得到了有力体现。因此,不论是在设计创造中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应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和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并在充分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应用,从而推动我国现代设计风格的民族化发展。

  • 标签: 中国传统元素 产品设计 文化 时尚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