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在词源学和哲学视角下,文章首先分析和引证了"gemein"为什么会是"下流""无耻",阐述了没有个性和下流无耻关系。文章力图借助词源学方法揭示出,杰出就是意味着对起规范作用边界进行挑战和游戏;而真正天才总是可能冒着被时代误解风险。

  • 标签: gemein 下流 变态 天才
  • 简介:本文是作者将要出版《哲学深渊: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对话》导论部分。文章回顾了作者结合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关系来阅读马克思著作历程,例如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胡塞尔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异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体"与黑格尔"人格"内在联系,马克思存在观与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存在观比较,另外还涉及维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和黑格尔形而上学传统等等,都是作者所关注的话题,展示了马克思哲学多方面的理论处境。

  • 标签: 马克思 德国哲学家 关系 比较
  • 简介:马丁·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通常被视为他第二本奠基性著作,作为其后期思想指导原则这本书受到了越来越多敏感而富有判断力关注。然而,常被忽视是,海德格尔对教学问题上一种不可教教义根本强调。本文以《哲学论稿》中所呈现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旨在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思想根基。笔者将论证,海德格尔成问题Paideia[教化、潘迪亚]方式,与奥维德式通过修辞手法彻底改变我们在世界爱欲取向做法最为相像。由于我们对存在者爱需要被净化并导向存在,一系列相关于能动性和真理难题便随之而出,而海德格尔所贡献那种转化实践可行性和可欲性也成了值得探讨问题。最后,笔者探究了《哲学论稿》在政治上结果,揭示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和古典传统,以及对日常在世存在本身挑战激进本质。

  • 标签: 海德格尔 | 科耶夫 柏拉图 | 存在
  • 简介:在《乌托邦精神》(1918/1923)、《希望原理》(1959)、《哲学论文集》(1969)等著作,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聚焦音乐与乌托邦、音乐与语言表达方式、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家乡等主题,集中探讨了音乐节史学、音乐形式语义学和旋律语义学等一系列音乐哲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伟大音乐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布洛赫全面阐述了自身关于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根本见解以及音乐艺术本质:"音乐是最年轻艺术"。音乐既是最年轻艺术,也是最高艺术,因为音乐把人类永恒"希望"自身作为其讴歌内容。音乐既置身于生活之中,又超然于生活之外,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超越性",音乐创作才最直接地表现作为乌托邦显现"自身相遇"。音乐是乌托邦意识显现和尚未形成现实象征。音乐倾听未来"家乡"回响,谛听源自人直观和根源象征性声音。

  • 标签: 音乐哲学 音乐语言 青春 乌托邦 家乡
  • 简介:在康德之后现代哲学,“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其中最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历史哲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黑格尔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和“成型”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时代”。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都“时间化”了,也将“时间”功能“实践化”了。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如何认识百年共和历史含义》一文对“启蒙”观念批判和对“德政”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对“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和“(后)现代西方”所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百年共和对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局限性。

  • 标签: 历史哲学 时代意识 现代性 后现代
  • 简介:在精神成就创造过程,难免地伴随着是精神力量衰败。这种衰败在哲学领域体现即经验之路展开,以及超拔之思隐遁。在嘈杂声音之后,精神救赎路何在?如果连探寻的能力都丧失了,得到答案之途愈发遥远。

  • 标签: 在者 《形而上学导论》
  • 简介:康德道德哲学可以从如下要点来理解:道德哲学目标和方法,善意志、道德价值和义务,义务与对道德法则尊重,绝对命令与假言命令,普遍自然法则公式,人性公式,自主性公式,目的王国公式,诸公式统一,自主性,德与恶,对康德道德哲学定位。以这些要点为线索,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解读康德道德哲学主流观点,梳理了对各要点理解存在争议,由此反映了对康德道德哲学前沿研究动态。

  • 标签: 康德 道德哲学 诠释
  • 简介:我们没有重逢,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但是对于罗兰大桥回忆却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心中浮现着一位优雅女性形象,她站在那座山上。她站在那里,这不是因为她以为她比山似乎更高,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山中女性。我们终归知道她名字叫做山女。她自己常常对此隐而不宣,但她这时站在那里却显现着这一情节。她是山女,这需要这样来诠释:她是那样一位女性,这位女性出自山岳。这样,她便是从山岳而来到

  • 标签: 回忆 随笔 哲学 秋天 女性
  • 简介:康德在一般判断力下区分了规定判断力和反思判断力。然而,受黑格尔影响,伽达默尔认为,在现实认识和实践,二者是很难分开,伽达默尔不仅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将反思判断力与实践智慧联系起来了,这既具有解释学意义,也具有一般哲学意义。它可视为伽达默尔对哲学一个重要贡献。

  • 标签: 判断力 规定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 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解释学
  • 简介:本文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开端分析出发,梳理出二者对笛卡尔前提批判观点,并试图证明二者批判实则将笛卡尔开端“我思”理解为独立奠定表象世界秩序反思性实体。面对误解,笛卡尔文本足以为自己辩护。“我思故我在”是一个有限且不完满开端,文章通过论证这一开端有限性,“我在”和由此构建表象世界真实性,试图说明笛卡尔对自我发现及这一发现意义,并就笛卡尔所建构表象世界真实性对海德格尔批评做出回应。

  • 标签: 我思 我在 对象实在性 形式实在性表象世界
  • 简介:哲学所探讨的人与世界关系决定着人在世界中所采取生存方式。西方古代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所阐释的人与世界不同关系决定了西方古代人和西方近代人在世界不同生存方式,合理生存方式应该是既能综合上述两种生存方式之优点又能克服它们之局限生存方式。康德同时通过自己哲学认识论和存在论阐明了人之有限与人之无限两种见解,他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其实就是对于人之合理生存方式诠释。康德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十分类似于海德格尔所提出的人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采取应有生存态度亦即"泰然任之",若是考虑到康德和海德格尔所处不同时代,那么,康德那种类似于泰然任之思想便会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 标签: 泰然任之 有限的人 无限的人 生存方式
  • 简介:如果想了解技术本质,那么不能从机器时代技术开始,更不能从这一会让人误入歧途观念——技术目的就是机器和工具制作——开始。对于动物自由移动生命而言,只有奋斗才是它生存策略,才是它面对"其他生命"优势或劣势,这一点决定这一生命类型历史,决定它命运是屈从于他者历史,还是成为它们自己历史。故而技术是生命策略。技术是这一策略内在形式,争斗过程是这一策略外在表现。

  • 标签: 斯宾格勒 生命 策略 技术
  • 简介:本文将借助康德认识理论,构造一个康德式道德程序理论,它基本观点是,道德律是管理准则程序,该程序要求准则关切及其满足方式获得从小群体到大群体再到所有理性行为者共同体逐渐承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示了这种理论可能性,但这两本书重点在于描述一种批判道德理论与其他独断论道德理论区别,而没有着力阐述批判道德理论是如何运用,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因此虽不是康德明确论述,但依然是康德式。第一节说明认识程序论,第二节提出道德程序论,第三节将此理论与若干竞争理论对照。

  • 标签: 认识的程序论 道德的程序论 管理准则 承认的外部协助
  • 简介:诉诸直观自身艺术所传达是人在自然、历史和人类密码中所解读东西。在人于密码解读超越存在并基于完美性而使纯然沉思得以持存之处,便出现了作为介质领域艺术。只有在形而上思考中,人才会通过反省意识洞察到艺术是对密码严肃解读,进而使人精神始终向其生存根源开放。正是在人能够触及生存根源之处,生存与天赋才终于合二为一而成其为天才。在艺术,密码要么作为超验直观而达至其直观性,要么作为内在超越而在现实本身变成可见,迄今为止,那些最伟大艺术家总是想方设法把上述两种可能性结合起来。在艺术这个大家庭,由于音乐、建筑、雕塑、绘画、诗等门类表现密码方式各不相同,艺术便呈现出多种多样面相来。

  • 标签: 艺术 密码 生存 超越存在
  • 简介:对于悲剧本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所谓"过失说",近代黑格尔"伦理冲突论"、叔本华"意志原罪"、尼采"酒神精神"说,都曾经盛极一时,还有的人对悲剧必然性从命运观和外在偶然性来解释,但这些都经不起具体悲剧作品检验。本文在对所有上述观点质疑之后,从几部典型悲剧作品出发,尝试将悲剧主角行为分为被动悲剧行为和主动悲剧行为,从中归纳出悲剧普遍规律,并指出,被动悲剧行为在更高层次上被归结为主动悲剧行为,悲剧必然性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外在于人神秘力量,更不在于人自身过失或弱点,而恰恰是人身上有价值东西由于人自由意志而导致自我毁灭,这种必然性是一种最高级必然性即自由本身必然性。悲剧人物处在特定"悲剧困境",由于执着于自己意志而导致不幸结局。本文最后澄清了对悲剧必然性常见几种误解,并探讨了各种悲剧学说对苦难意义理解。

  • 标签: 悲剧理论 必然性 被动性和主动性 自由意志 悲剧行为
  • 简介:胡塞尔以近似于数学坐标系上线性变化直线来表征内时间图式不能充分展示内时间多样性,其静态性和秩序性遭到德勒兹批判,主要原因在于那些直线受外在统一坐标框架限制。数学中流形论或微分几何是脱离统一外在框架处理多元性问题理论,这一理论微分动力学演化模式被德勒兹拿来探讨多元性观念演化,作为多元性观念时间应该显示一种游牧不可预期生成性特征。由于胡塞尔内时间描述中最为重要滞留迭代模式可与混沌理论“虫口模型”相类比,所以展示内时间生成特征最佳形式是混沌理论分形图形

  • 标签: 内时间 多样性 游牧
  • 简介:在黑格尔早期作品中出现"总体性"倾向只是其应对主题冲突过渡性策略,更具根本意义是在对现代社会问题思考中逐步孕育中介化方法。基于主题、方法和目标的多重转变,《伦理体系》所打造中介化承认理论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重要转折点。耶拿后期出现意识哲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认中介化思路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总体性 中介化 承认
  • 简介:穆勒《逻辑体系》论及了莱布尼茨、康德、兰贝特三位德国学者有关思想,而自这本书被译介到德国之后,也受到了狄尔泰、布伦塔诺、弗雷格、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德国学者关注。对穆勒《逻辑体系》和德国哲学之间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考察旨在为德国哲学研究知识背景提供一个有益补充。

  • 标签: 穆勒 《逻辑体系》 德国哲学
  • 简介:黑格尔"回忆"概念发展了柏拉图回忆说,将之进一步理解为精神内在化与深入自身过程。这个概念是在对绝对知识性质描述与对科学开端问题论述中提出,但它意义却不仅限于对过程描述,恰恰相反,黑格尔本人将回忆既当作展开过程本身,又当作这个过程展开所依据原则,因此是方法论与存在论概念统一。回忆概念双重内涵既克服了相对主义对绝对消解,维护了绝对本身超越性;同时回应了对黑格尔体系封闭性批判,通过将矛盾对立内在化方式在实现精神外化同时证明这个过程本身也正是对精神自身回溯。

  • 标签: 黑格尔 回忆 回溯 绝对精神 理性
  • 简介: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基本观点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研究是:(1)思辨逻辑对象过程里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关系。在下篇研究是:(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统一。这些研究都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果进行

  • 标签: 辩证逻辑 知性逻辑 进化 退化 理智直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