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即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学说,在这样一种学说中,心灵境界说或精神境界说是最有特色、最值得重视的部分。这一点,在儒学开创者孔子的学说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人们经常说,孔子是一位政治伦理说教者,孔子的学说是政治伦理型哲学,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真正说来,孔子学说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

  • 标签: 精神境界 孔子 基本精神 境界说 政治伦理 儒学
  • 简介:罗洪先是江右王门中的重要一员。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尝自称与聂豹(双江)“如一手足”(《念庵集》卷十七,《祭双江公归窆文》),并表示自己与双江的思想“不谋而诺”(同上,《祭聂双江公入殓文》),故而后人将罗、聂二氏相提并论,以为同属于王门“归寂派”。

  • 标签: 生命精神 儒学思想 罗洪先 江右王门 明朝 生平简介
  • 简介:《管子》是我国齐文化一部重要著述。21世纪是追求“和”之精神的时代,重新审视《管子》乐论,从《地员》、《宙合》、《幼宫》三篇有关乐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和”之精神的存在。

  • 标签: 《管子》 “和” 乐论
  • 简介:《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王京龙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是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近日翻检品读,颇有味道。

  • 标签: 体育精神 百家争鸣 构架 传统 中华 战国
  • 简介:9月6日在同济大学举行,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I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文艺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审美经验与美学的本质、中西美学比较、美学与艺术理论、造型艺术的美学问题等美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展开讨论。

  • 标签: 文艺美学 学术研讨会 精神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同济大学 当代
  • 简介:儒家是要成德的。儒家为什么要成德?这就是儒家之所以为儒家的精神动力问题,从心理学看则是动机问题。儒家成德的精神动力源于孔子“以德配天”的天命思想。“以德配天”的思想一方面为成德找到了外在本原依据,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但面对天不应德的现实,孔子虽然以盲目命来化解,但儒家的成德内在合理性毕竟受到怀疑。先素儒家通过“时”来化解这种质疑。后儒则逐步从外在预设向个体内在、本然性方面转换,逐步形成了以张载为代表的人的内在本原成德观。虽然如此,面对成德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外在的盲目命思想一直保留下来。这样内在本然成德动力和外在“际命”化解的思想从内外方面使儒家成德动力得以维系和作用。

  • 标签: 儒家 成德 精神动力 心理学
  • 简介: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 标签: 孙中山 人文精神 叔本华 心性文明 柏格森 精神生活
  • 简介:<正>《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事功精神是南宋儒者薛季宣受时代影响最为深刻的精神特质。由于薛氏特殊的身世经历,它在秦桧专权的压制氛围中形成,经历了武昌任官的考验,在地方士大夫群体中疏离政府的倾向与孝宗初期的功利风气之间左右抵挡,彰扬了以儒学经世的实践信念。事功精神能够发挥儒学对政治现实的道义批判性,但对政府路径的依赖成为其内在的限制,造成难以克服的困境。他和朱熹等道学家之间的分歧,则代表了南宋儒学内部迅速而剧烈的分化变动。其中,经世取向的选择对儒家精神的体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薛季宣 事功精神 儒学 经世
  • 简介:东西方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既不是争夺话语权及同化的问题,也不是消融各自的特色,而是基于和谐在文化差异中分享与互尊。惟有正视这一点,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和思想资源才可能通过与西方经典的相互诠释来与西方文明沟通与交流,并追寻到当今世界根源性精神;进而发现一个为人类理性所能认同的共同的真理与价值标准。恰恰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元典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冲突不可怕;它是进化的一个条件,但是你必须共同融合才能产生新的文明。

  • 标签: 中西文化 互释 精神价值
  • 简介:《管子》宗教人文化色彩浓厚,“神道设教”动机鲜明。《管子》追求人与天凋,形成“生态医学”与“生态政治学”良性互动的治国范式。《管子》“精气论”推动了中医医理的科学化进程,同时“精气论”也成为管子“内圣外王”理论的根基。《管子》“和乃生”的养生理念与《管子》治国追求“和谐”理念高度契合,其和谐治国涵盖了天、地、人三个层面,从而实现了从“人文”到“仁术”的转化,播下了传统政治中饱含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基因。

  • 标签: 《管子》 管仲 人文 治国 仁术
  • 简介:试述《周易》道德准则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毕玉增《周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德传统,以及《易经》和《易传》中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诚信、尚谦、仁义、忠孝四个方面揭示《周易》当中包含的道德原则,...

  • 标签: 《周易》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准则 《易传》 《论语》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的“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哲学的“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的“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的控制论的思想倾向与排他性的价值取向,“高贵的野蛮”构成其深层的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的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具有天下为公、厚德仁民、讲信修睦、经世致用、躬身实践、自强不息、勤勉睿智等丰富的精神表象和鲜明精神特质。

  • 标签: 齐鲁十二圣 自然基础 社会环境 文化条件 精神特质
  • 简介:青年军人价值观的变化与奉献精神的培养张文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日渐深入,我国的社会价值关系进入了一个广泛变革的历史阶段。由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同的社会群体从需要的内容到需求满足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这使青年军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 标签: 军人价值观 青年军人 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整体性价值 无私奉献
  • 简介:北宋易学史上,司马光、王安石皆以扬雄之学为切入点,因《太玄经》而准《周易》,反映了儒学复兴进程中,中国学术转向“内在”的总需求。但是,二人尊扬之造次深浅、易学旨趣之远近,各有差异:温公治学,行贵于知,经由“《周易》-《太玄经》-《太玄注》”的思路,“心学”未见规模而“笔学”已成,“天人之论”未通而《资治通鉴》已大行于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的注脚。相反,“王学”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一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出了“内在性”的支撑。

  • 标签: 王安石 司马光 扬雄 易学 以《玄》准《易》
  •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先生最近出版了《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以下简称《略述》)一书。该书立足于深厚的功底,以新颖的视角,对中国哲学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历程作了颇具创意的梳理和把握,是深度诠释中国哲学精神的成功尝试。在研究视角上,该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凸显中国哲学自身特质的明确的理论自觉,这可以看作是对“以西释中”范式主导下扭曲乃至肢解中国哲学精神这一重大偏失的反拨;

  • 标签: 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哲学 成功 诠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 理论特质
  • 简介:“慎独”之说,出于《中庸》,其首章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中庸》篇中,子思用心于“诚”,然而“诚”的基础则在于“慎独”二字。何以言之?《中庸》首篇论“性”、“道”、“教”一以贯之,这是从本体立论,随后即以“道”之不可须臾离而引出“慎独”之说,以慎独为“修道”的工夫。因而首章经络分明:本体(道)、工夫(慎独)并举。

  • 标签: “慎独”思想 精神关怀 历史观 孔子 延拓 儒家
  • 简介: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我们都不难深深感到作为区域文化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仅是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角度,而是从内在的、本质的特性而言。

  • 标签: 文化精神 社会理想 “大同” 山东 孔子 中国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