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省台713雷达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展宽云图、农气气候产品等的上网共享、省台客观预报方法套用的自动化、客观指导预报产品的不断增多,使省台预报工作站所能显示的信息大大增多,所具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它不仅要能显示以前的图形图像产品,而且还须显示文字预报、农气产品、遥感产品、气候公报、数字传真图、气象要素实况等,同时还要能显示客观预报方法套用结果并进行客观预报方法套用.进行预报输入,打印云图节目表

  • 标签: 江西省 综合显示系统 客观预报方法 气象台 扩充内存 预报工作站
  • 简介:近几年在全国气象部门战略性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办公的管理职能做了较大调整,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即"三个转变"),努力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即"三个服务"),力争使办公工作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参谋有效化,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工作.

  • 标签: 做好新形势下 办公室工作 新形势下办公室
  • 简介:1概况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栋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尺度气象合作研究所(CIMMS:TheCooperativeInstituteforMe—soscaleMeteorologicalStudies)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NSSL:NationalSevereStormLaboratory)的雷电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NSSL在强风暴监测、预警、预报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雷电研究团队现由MacGorman教授领导,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雷暴闪电活动的探测和机理、雷电数值模式,以及闪电放电物理机制等。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主要从事与雷暴电学有关的探测和理论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成果涉及新型闪电探测数据的应用、不同类型雷暴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的三维发展结构与雷暴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关系,以及雷暴电荷结构与放电特征关系等方面。此外,

  • 标签: 雷暴电荷结构 强风暴 实验室 美国 电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每3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工业与科学中温度和测量学术研讨会(TEMPMEKO.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inIndustryandScience)是由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InternationalMeasurementConfederation)第12技术委员会(TC12: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主导的国际研讨会。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 热测量 温度 科学 工业
  • 简介:通过对色键以及虚拟演播技术原理的了解,深入探讨色键及虚拟演播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运用,分析了虚拟演播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并介绍了键控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

  • 标签: 色键 虚拟演播室 气象节目 制作
  • 简介:1概况2018年10月9-19日,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和邹旭恺访问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中心(ESSIC:EarthSystemScienceInterdisciplinaryCenter)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气候变化科学所(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ClimateChangeScienceInstitute),与美方科研人员在气候服务、干旱监测、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 气候变化 交叉学科 科研人员
  • 简介: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观测资料,对6种地表土壤通量计算方法(PlateCal法、TDEC法、谐波法、热传导对流法、振幅法和相位法)进行比较,检验了6种方法在不同干湿地表状况下的适用性,并研究了6种方法计算地表土壤通量的差异以及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PlateCal法计算的2cm土壤通量与观测值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均方差为6.9W/m2。在不同干湿地表状况下,干燥和降水条件下适合使用PlateCal法,计算结果的均方差分别为14.0W/m2和30.1W/m2;湿润条件下适合使用谐波法,计算结果的均方差为21.4W/m2。6种方法计算的地表土壤通量存在明显差别,最大相差178.6W/m2,不同方法计算地表土壤通量的最大差值超过25W/m2的时次占样本的96.3%。不同方法计算地表土壤通量的差异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大小有明显影响,但不影响近地层能量闭合度随湍流混合增强而增大的规律。

  • 标签: 土壤热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 相对垂直湍流强度
  • 简介: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对雷电研究的迫切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并于200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将立足于雷电物理及其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与雷电监测、雷电预报和雷电防护有关的重要

  • 标签: 雷电物理 防护工程 气象监测 天气预报 闪电定位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是在原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6年2月,挂靠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立足于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评价能力及水平,在科学技术层面上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太阳能资源 实验室 风能 资源开发利用 基础理论
  • 简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2007年8月29日正式接受.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年来实验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健全了领导班子、确定了关键岗位、成立了实验学术委员会及顾问专家组,完成了实验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科研能力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灾害天气 科技部 组织 大气物理研究所 管理中心
  •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值预报 灾害天气 讲座 系统理论 研究人员
  • 简介:1概况根据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气象科技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ESRL)首席科学家ZoltanToth教授的邀请,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博士于2017年8月10日至2018年8月10日赴ESRL实验访问工作.

  • 标签: 地球系统 实验室 工作总结 NOAA 美国 国家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