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1985年有人提出了河豚鱼TTX的体外起源因素,认为所有能产生TTX的生物都与其体内能分泌TTX的微生物有着密切联系,但有部分研究人员证实东方纯在孵化期间能自行产生TTX。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TTX的起源、毒性作用机制、毒性控制、临床及药理学上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河豚毒素 起源 毒理机制 应用
  • 简介:目的:合成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研究其细胞内穿膜效应及在体组织分布。方法:设计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用FAM(羧基荧光素)进行标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质谱仪测定其纯度与相对分子质量;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内的穿膜情况;采用裸鼠活体成像观察穿膜肽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代谢特性,并切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合成了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纯度为95.76%,相对分子质量为1776.5;PTD4在体外的穿膜效应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约24h代谢完毕,且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层扫证实穿膜肽进入胞内;尾静脉注射的PTD4在裸鼠体内可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但组织分布不均一,且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6h后荧光强度下降了大半,且腹腔注射方法不如尾静脉注射的穿膜效率高。结论:采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可成功合成蛋白转导域PTD4;PTD4能高效穿透细胞膜,穿膜效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PTD4在体内能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细胞。

  • 标签: 蛋白转导 细胞穿膜肽 组织分布 固相合成
  • 简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颁发980万美元给属于早期检测研究网络(EDRN)的17个生物标记开发实验室,作为他们第一年的经费资助。新资助实验室的任务是发现与主要癌症相关的新生物标记,以及鉴定什么样的生物标记的制品能最好的检测癌症的存在或风险。EDRN的其他部门包括生物标记验证实验室、临床和流行病学中心及数据管理和综合中心。鉴于癌症是一种日益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危险疾病,

  • 标签: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生物标记开发实验室 经费 早期检测研究网络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重组人ω-干扰素(rhIFN-ω)的分布和排泄试验数据。方法: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和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IFN-ω的尿粪排泄和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AUC0-dh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尿、胸腺、胆囊、膀胱、肾、肾上腺、肠内容物、肠淋巴结、空肠、肺脏、血清、卵巢、脾、肝、肌肉、心脏、骨髓/股骨、睾丸、脂肪、脑。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48h尿和粪的累计排出量分别达到注入放射量的87.9%±2.8%和4.0%±1.6%,尿粪合计排出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91.9%±2.1%,而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20h内胆汁排泄放射性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3.34%。结论:rhIFN-ω在泌尿系统分布比较高,与血清蛋白结合比较少,在脑、脂肪和肌肉等组织的药物浓度最低。rhIFN-ω主要以尿的形式排泄。

  • 标签: 重组人 ω-干扰素 组织分布 排泄
  • 简介: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干燥不彻底的消毒包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内部分干燥不彻底的灭菌包以及干燥合格的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生潮湿包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干燥包和潮湿包应用于临床,对干燥包以及潮湿包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干燥包在临床上感染较少,而潮湿包在临床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和2.0%,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干燥不彻底的消毒包灭菌效果较差,感染率较高,应采取预防措施,较少出现消毒包干燥不彻底的现象。

  • 标签: 消毒效果 干燥不彻底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包
  • 简介:目的通过品管圈的方法,降低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金额误差率,以提高帐物相符率.方法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通过搜集2015年1月到2015年2月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数据,分析造成片剂盘点误差的原因,拟定相关对策,并进行对策的实施与检讨,最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误差率由改善前的0.70%降低到改善后的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行且有效的.

  • 标签: 品管圈 中心药房 盘点 金额误差率
  • 简介:目的:构建GFE-1多吠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rmhTNF一仅)融合蛋白(GFE-1-rmhTNF),研究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和体内分布。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GFE—l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在rmhTNF—d序列的3’端,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Q—SepharoseFF阴离子层析柱和SP—SepharoseFF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测定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体外活性实验显示,GFE-1-rⅢhTNF对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体内分布实验证实,GFE-I-rmhTNF在小鼠肺组织的富集远高于肝肾组织。结论: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可显著杀伤L929细胞并特异性富集于小鼠肺组织。

  • 标签: 人肿瘤坏死因子 GFE-1多肽 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体内分布
  • 简介:目的:通过调研选定监测位置,测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公众环境的辐射剂量以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辐射知识问卷调查,采用热释光片法对放疗中心29个位置连续监测90天,测量累积辐射剂量。结果:51%的人对于辐射知识仅是大致了解,33.3%的人是不太清楚。累计剂量最高值的监测点是加速器六室候诊区,年辐射剂量为0.37mSv,远低于国家标准。结论:放疗中心环境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标签: 热释光 辐射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