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人体解剖是一门以器官的形态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优化学习的目的。本课题笔者在分析互动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最后为构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互动教学 多媒体
  • 简介:生物质谱是蛋白质组研究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生物质谱在鉴定通量、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方面均有质的飞跃,从而促进了蛋白质组研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本文就生物质谱技术的原理、技术和仪器发展现状,及其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生物质谱 蛋白质组
  • 简介: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病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 标签: 肉牛 气肿疽病 流行病学
  • 简介:医学高等院校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通过进行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分子生物实验教材、多元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标签: 医学高等院校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分为cDNA微阵列和寡聚核苷酸微阵列.DNA微阵列技术是探索基两组功能的一种强有力工具.扼要介绍基因芯片、表达谱芯片技术和原理,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基因组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DNA微阵列 表达谱芯片 肿瘤基因组学
  • 简介: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属虫媒病毒,能引起人和马发生急性脑炎.马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分为南美型和北美型,包括两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结构蛋白(E1,E2,E2,C,6K)和非结构蛋白(nspl,nsp2,nsp3,nsp4).其中E1/E2包膜糖蛋白以异二聚体的形式构成病毒颗粒外刺突.非结构蛋白主要参与负链RNA的合成.近来,随着研究深入,病毒受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结构、进化、复制、组装等方面的分子生物进展.

  • 标签: 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结构 进化 复制 组装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根管填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ZOE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进行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病,显效40例(80%)、有效7例(14%)、总有效47例(94%),明显优于对照组25例(50%)、13例(26%)、38例(76%),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统计处理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病患者过程中,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填充材料 乳牙牙髓病 根尖周病 ZOE糊剂 VITAPEX糊剂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创新型的素质人才。医学微生物是高等医学院医学体系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际操作性。因此,高等学校和教师不仅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医学微生物的实验课程质量。本文分析了如何提升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课程 学生 教学质量
  • 简介:目的:从真核细胞中获得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编码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人HeLa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用特异性引物扩增BMP2编码区,连接至pcDNA3.1载体,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功能鉴定。结果:反转录PCR获得1100bp的片段,经分子克隆后鉴定序列与BMP2一致,并且在真核细胞中能够诱导Smad1/5/8的磷酸化。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2并验证了其体内功能,为后续探讨BMP2在骨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真核表达载体 Smad1/5/8
  • 简介:基因芯片实验要得到可靠的生物结论,必须基于优化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讨论了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相关的实验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简述了差异表达分析、聚类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等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并介绍了部分软件及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基因注释
  • 简介:T-DNA插入突变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植物基因功能分析,是分离新基因、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工具。我们简单介绍了T-DNA插入突变的原理,详细论述了3种T-DNA插入突变载体的应用,并综述了利用T-DNA插入突变克隆新基因的方法,同时指出了T-DNA插入突变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T-DNA 插入突变 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
  •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0年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以来的效果,指导和促进我区今后的防治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方法:2013年,对我旗振华社区人群开展结核病流行病抽样调查,并对其流行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了1291人,其中X线胸片检查1288人,以痰代检3人,X线胸片异常12人,痰涂片检查及痰培养15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9例,其中:痰涂片阴性15例;痰培养阳性4例;新发现患者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697.13/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309.84/10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是防控结核病的关键,加强自身免疫力、及时发现治疗患者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病学
  • 简介:从药用植物中华芦荟组织中分离出一株抗菌内生细菌A11#,该菌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鉴定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菌在初始pH值为5.O~10.0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生长最适pH为5~7,培养液初始pH为6~10时发酵产生大量粘性物质;生长温度范围在10~45℃,最适温度28~37℃;在初始pH5.0和30.5℃条件下发酵,其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该菌所产抗菌物质能耐121℃处理30min而不影响其活性.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不加葡萄糖、蔗糖或淀粉的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不生长;同时还产生对高岭土有絮凝活性的物质.

  • 标签: 芦荟 内生细菌 分离 鉴定 生物学性质 培养基
  • 简介:蛋白质组的新技术为我们研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提供了更广泛和崭新的思路,它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了对蛋白的高通量分析。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技术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的确定、定量,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的识别,以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信号转导
  • 简介:通过研究接种量、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激素组合等生物因子对薰衣草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可快速生长的薰衣草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0.05mg/L2,4-D、0.5mg/L6-BA、30g/L蔗糖及0.5g/L水解酪蛋白的MS培养液中,以50g/L的接种量进行薰衣草胚性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其生长速率可达24.14g/(L·d).

  • 标签: 薰衣草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接种量 培养基 碳源
  • 简介:简述了蛋白质组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重点综述了现代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肽段的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等.随着新的高质量精确度、分辨率、灵敏度和通量质谱仪的出现,现代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给蛋白质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 简介:微生物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培养人才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对微生物的试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教师应该主要通过合理的设置微生物实验的课程,合理对教学实训做出安排,并且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对于微生物课程的理论认识,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能熟练应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微生物学 试验 教学改革 探索 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常见检出模式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常见检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HBeAb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96.6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67.34%.在HBeAg阴性、HBe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45.2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8.45%.在HBeAg及HBeAb均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62.79%,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15.12%.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尚不能完全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不管何种检出模式,建议最好结合血清HBV-DNA检测作临床分析和判断.

  • 标签: 乙肝病毒 HBV-DNA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目的:SARA/SBD是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原核表达、纯化含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转导域(PTD)的TATPTD-SARA/SBD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活性。方法:将TATPTD-SARA/SBD基因克隆入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PM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穿膜能力,及与TGF-β1信号通路中Smad2因子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纯化了TATPTD-SARA/SBD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且以可溶形式表达,经Ni2+-NTA纯化后,所获蛋白纯度高于95%(HPLC归一法);功能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穿过胞膜,主要定位于胞核,且与Smad2因子具有核内共定位。结论:表达了TATPTD-SARA/SBD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蛋白转导域 SARA/SBD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