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11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地区、性别、发病季节、紫癜分布特征、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CRP、ESR、血常规、生化等。结果:与非消化道出血组相比,消化道出血组患儿的发病季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钙离子(C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出血组合并紫癜性肾炎的比例(45.5%)明显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21.7%)。结论:夏冬季节、高水平血清CRP、低水平血清Ca2+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l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2012)、EMBASE(1949-2012)、Pubmed(1946-2012)、CurrentContentsConnect(1998-2012)和GoogleScholar(1992-2012)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与乳腺癌(BreastCancer,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计6945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0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的存在而增加(anti—TP00R2.51.95%CI:1.94—3.25;anti—TG2.67,95%CI:1.65—4.33)。结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目的:对本地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HPV亚型与乳腺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月1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提取的DNA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两组患者HPV感染情况及感染亚型。结果:两组患者HPV阳性病例67例,其中研究组阳性66例,阳性率为36.26%,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为3-33%;研究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亚型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7种HPV亚型,其中高危型5种,分别为HPV16、HPV18、HPV58、HPV51和HPV56型,低危型两种,分别为HPV6、11两种。研究组高危型61例,低危型5例,对照组1例为HPV6。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HPV阳性率分别为16.28%、19.71%、62%、100%,Ⅲ期、Ⅳ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不同分期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偏高,且绝大多数为高危亚型,而且HPV阳性率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说明本地区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南京市13692例50岁以上的男性在健康体检时行血清PSA检测。以PSA≥4.0ng/ml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共筛查出PCa患者140例,比较不同PSA值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结果: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率亦随之升高,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高分化前列腺癌和中分化前列腺癌患者(P〈0.05),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早期PCa患者(P〈0.01)。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中低分化前列腺癌及晚期前列腺癌的比例高于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P〈0.01)。结论:血清PSA可以为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roTOR和PTEN蛋白在实验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内mTO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法和RT-PCR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脊髓损伤后mTOR表达明显下降,而PTEN的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1)。结论:P1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调节位点和节点PTEN在实验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TOR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实验性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HLFs分别经直线加速器0Gy、5Gy、8GyX线照射后,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筛选合适照射剂量。人肺成纤维细胞分为照射组(R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R组经直线加速器X射线,5Gy照射24h后,免疫荧光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中GSK-3β、p-GSK-3β表达。结果:X线5Gy照射剂量可使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增强,较0Gy、8Gy增殖曲线明显。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形态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α-SMA,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可能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与PB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CD3+CD8+、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5),CD3-CD19+、CD3-CD16+/56+细胞、CD4+/CD8+明显增高(P〈0.05),CD3+、CD3+CD4+细胞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比例减少,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PB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350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186例)给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综合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体内IL-1,IL-8水平,SF-36量表评分,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IL-1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6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卵巢癌组织,4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HIF-1α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简介:目的:研究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缺氧条件下Apobec-1的表达与COX-2表达水平及细胞缺血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H-SY5Y细胞,NG108-15细胞和PC12细胞分别施以无氧-无糖刺激,进而检测刺激前后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以及Apobec-1的表达量,以研究缺氧对Apobec-1表达的影响。在这三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Apobec-1,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果:1在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随着无氧-无糖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同时Apobec-1和ACF的表达量升高。2过表达Apobec-1可加重无氧-无糖刺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降低及LDH释放量增加。3Apobec-1可在此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提高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论:Apobec-1在神经源性细胞中与细胞缺氧损伤程度及COX-2表达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组(心率〈70次/min),Ⅱ组(心率:70%-90次/min),Ⅲ组(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组:NT-proBNP〈2087.63pg/mL组和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与血清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三组在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组在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高于Ⅰ组及Ⅱ组、Ⅱ组高于Ⅰ组;与NT-proBNP〈2087.63pg/mL组比较,NT-proBNP≥2087.63pg/mL组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的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