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按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71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用一致性系数(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符合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的孕次(χ2=11.506,P=0.001)、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χ2=7.668,P=0.006)、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χ2=19.392,P<0.001)、影像学检查是否伴有危险因素(χ2=16.392,P<0.001)、FIGO分期(χ2=25.686,P<0.001)、肿瘤大小(χ2=9.392,P=0.025)和手术路径(χ2=16.590,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次>2次(OR=1.951,95%CI为1.355~2.808,P<0.001)、SCC-Ag≥1.5 μg/L(OR=2.021,95%CI为1.444~2.829,P<0.001)、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ⅠB3期:OR=1.933,95%CI为1.139~3.282,P=0.015;ⅡA1期:OR=2.723,95%CI为1.556~4.765,P<0.001;ⅡA2期:OR=3.159,95%CI为1.502~6.646,P=0.00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OR=1.867,95%CI为1.051~3.318,P=0.033)、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OR=1.997,95%CI为1.127~3.537,P=0.018)、未行新辅助治疗(术前行辅助治疗1疗程:OR=0.402,95%CI为0.207~0.783,P=0.007)、行腹腔镜手术(OR=2.177,95%CI为1.524~3.112,P<0.001)为宫颈癌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预测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702)和符合度。结论孕次>2次、SCC-Ag≥1.5 μg/L、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行腹腔镜手术为宫颈癌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栓成分与患者脑卒中病因、机械取栓过程、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支架取栓和(或)导管吸栓并成功取出血栓及行病理检查的13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血栓标本的主要成分分成红细胞为主组与纤维蛋白为主组。比较2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资料的差异,以及分析血栓标本中红细胞浸润程度(红细胞占比)、纤维蛋白浸润程度(纤维蛋白占比)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栓标本的成分主要为红细胞、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59例患者的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79例患者以纤维蛋白为主。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及血管成功开通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红细胞为主组比较,纤维蛋白为主组患者中心源性栓塞型比例明显更高(54.2% vs. 77.2%),取栓次数明显更多[2(1,2)次vs. 3(2,4)次],手术时间明显更长[45(30,60) min vs. 80(60,90) min],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者比例明显更低(62.7% vs. 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长短与红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562,P=0.005),与纤维蛋白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67,P=0.010)。结论不同的血栓成分提示脑卒中病因可能不同,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的患者取栓相对容易,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简介:摘要: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资源短缺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风能在目前社会上属于一种价格便宜且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此,全球的科研工作者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实现和高效利用风能发电这一目标上来,本文主要介绍了风能发电的由来、风能发电的重要性、中国风能发电的现状以及风能发电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50 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数据,分析导致患者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的治疗方法。 结果: 本组患者均接受了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术后随访患者 3-12 个月的时间,手术后 3 个月及以上出现慢性疼痛,且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一共有 5 例,发生的概率为 10% 。 结论: 应该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分析,手术中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的使用修补方式,尽量减少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