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培养内容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全国现况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结果构建MNS临床培养内容体系初稿,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终稿,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99和0.387(P<0.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60~5.00,最终形成了6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24个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培养内容体系。结论所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培养内容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MNS临床培养提供借鉴与指导。

  • 标签: 学生,护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内容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高原地区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危险因素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抽样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日常生活方式、活动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C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排序。结果本次共调查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 412人,男性760人,占比53.8%,被调查者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9±5.8)岁;其中MCI患者600人,发生率为42.4%,最终纳入性别男性(OR=1.318,P=0.02)、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21,P<0.001)、长期卧床(OR=2.658,P=0.002)居住方式(OR=0.702,P=0.011)、排便异常(OR=1.625,P=0.005)和衰弱(OR=1.536,P=0.002)进入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构建。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48~0.704),灵敏度=0.553,特异度=0.741,Youden指数=0.274。独立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衰弱、性别男性、排便异常、长期卧床、居住方式、文化程度。结论男性、衰弱、排便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更容易罹患认知障碍,而与伴侣同住以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青海地区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老年住院患者1 077例,进行一般资料、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FRAIL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7例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组47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607例。认知障碍患病率为43.64%(470/10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女性、高龄、常喝熬茶的比例较高,与配偶同住、睡眠正常、常吃牛羊肉的比例较低(P<0.01或P<0.05);营养指数、ADL总分、IADL总分认知正常组高于认知障碍组(P<0.01);老年抑郁得分、衰弱得分认知障碍组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经常喝熬茶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OR=0.740、1.211,均P<0.05);经常吃牛羊肉、营养、ADL、IADL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性因素(OR=0.780、0.938,0.956、0.895,均P<0.05)。结论青海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女性、经常喝熬茶可能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经常吃牛羊肉、增强营养,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 标签: 认知障碍 营养评价 日常生活活动 饮食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生早期接触护理课程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首次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参加临床早接触课程的2017级及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为7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2017级45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早期接触护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的设计并应用,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课程结束后以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认可程度、满意程度以及跨专业学习准备度为课程效果考核指标。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对课程的认可程度[(3.63±0.78)分比(3.11±0.83)分]及满意度评分[(13.59±1.48)分比(11.29±2.36)分]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团队协作、以患者为中心及跨专业学习准备度总分分别为(53.49±5.30)分、(22.90±2.11)分、(93.31±7.58)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50.78±4.98)分、(22.07±2.11)分、(88.62±4.8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阶段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早期接触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医学生团队合作与共情能力,提高早期接触临床实施效果。

  • 标签: 医学生 以需求为导向 早期接触临床 跨专业教育
  • 简介:摘要跨专业教育对医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他们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改善患者治疗体验。本文围绕医学跨专业教育发展的概况与组织形式、能力培养框架、课程开展情况、跨专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开展医学跨专业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医学教育 跨专业教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人工气胸条件下CT定位(CTLAP)的32例患者资料。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评价 CTLAP和胸腔镜诊断胸膜粘连的一致性。CTLAP对胸膜粘连的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80.0%,敏感度96.2%,特异度66.7%,准确度90.6%。根据CTLAP优化手术入路,使所有胸膜粘连患者避免了常规入路可能导致的进镜困难、进镜相关肺及大疱损伤等并发症,为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适宜病例选择、手术入路优化及减少损伤等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36所医院39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评价、MNS研究生临床带教计划及实施、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法等。结果MNS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条件中,79.49%的科室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学历,67.18%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47.44%的科室要求临床教师承担或参与过课题,58.21%有发表文章要求;临床带教老师选拔方式主要以考核制(50%)为主,有31.28%无明确选拔方式;临床带教老师评价指标主要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结果(81.79%)和学生满意度(80%)。研究对象中了解MNS培养目标者仅占49.23%;MNS研究生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为临床护理能力(91.79%)与临床科研能力(82.82%);各科室MNS研究生带教计划主要源于导师及学院要求(87.69%);临床带教方式以固定专人带教为主(87.18%)。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方法主要为理论知识考核(88.46%)及科室小讲课(82.56%);参与考核人员主要是科室带教老师(95.40%)与护士长(83.51%)。带教老师对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满意度自评在中等水平。结论我国MNS研究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同质化、标准化有待提升。在明确临床带教老师标准,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及专科特点完善临床带教计划和考评体系,以及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等方面均有待深入探索。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教学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评价第一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表现、核心能力、离职率等指标,采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评价62名新护士参加第1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结果反应层:新护士整体满意度得分(4.66 ± 0.47)分;学习层:理论考核成绩(95.32 ± 2.38)分,操作考核成绩(97.53 ± 1.07)分;行为层:工作表现得分为(97.12 ± 1.64)分;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为(88.45 ± 9.75)分;结果层:新护士均无投诉和差错发生,离职率仅为1.6%(1/62)。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与工作表现均呈正相关(r值为0.424、0.399,均P值为0.001)。理论考试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呈负相关(r值为-0.264,P值为0.038)。操作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不相关(r值为0.147,P值为0.253)。结论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有效验证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并为改进新护士培训方案和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培训的结果层有待远期观察评价。

  • 标签: 柯氏模型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