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目的:对替洛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 40例参与研究,并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 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而对于 20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替洛非班。对两组患者 TIMI分级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急性或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中 TIMI血流 0级、 1级、 2级以及 3级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以及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均为 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以及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 1/20) 5.0%、( 1/20) 5.0%,组间差异显著,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替洛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冠脉血流,同时降低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洛非班; TIMI血流;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s: in this study, 40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For 2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used, while for 2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irofiban was combined on this basis. TIMI grading, bleeding and acute or subacute thrombotic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I blood flow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thrombotic events and subacute thrombotic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 / 20). 0%, (1 / 20) 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irofiban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onary blood flow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简介:【摘要】:厅级干部担负着国家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人民群众富裕安康做出突出贡献。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中,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造成饮食无规律,体重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已成为了干部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若不及时干预及治疗 ,对心身产生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目前,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phy, PSG) 监测是诊断 OSA的金标准,但监测时间长,且受环境制约。厅级干部工作繁忙,接受整夜 PSG监测可行性差。那么怎样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准确的筛查出可疑 OSA人群?本研究应用 Berlin与 SBQ问卷作为简便经济的临床筛查工具,再对高风险人群进行 PSG确诊,根据病情及时给予个性化治疗及干预,对降低 OSA危害,提高厅级干部睡眠质量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择取我科室 2019.03至 2019.09时段内诊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 42例,以抽签法划分为甲组( 21例)和乙组( 21例)。甲组为传统护理,乙组为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止血效果、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甲组止血效果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乙组总满意度为 95.24%,甲组为 71.43%,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综合护理模式的使用既可增强止血效果,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医疗纠纷,可推广。
简介:摘要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6 d,表现为体质量不增、睡眠多、轻度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全外显子测序发现ASXL3基因存在新发杂合无义突变(c.3464C>A),为致病突变,国内外尚未见报道。6月龄特殊面容明显,爪形手、双侧手腕向尺侧偏斜,随访发现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 8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7.73%( 43/4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 75.00%( 33/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情绪功能、社会活力以及躯体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止血完全康复时间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同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出血和完全康复时间,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汽车制造业工人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疼痛症状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CTS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厂工龄≥1年的446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heatetal disorders,WMSDs)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与工人CTS疼痛症状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该汽车制造业工人CTS疼痛发生率为20.8%。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同一姿势工作(OR =2.137 ,95 %CI:1.183~3.862)、因姿势不舒服而难用上劲(OR=2.067, 95% CI:1.075~3.974)是CTS手腕部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工龄(OR=0.537,95%CI:0.311~0.926)、充足工间休息(OR=0.489,95%CI:0.282~0.849 )是CTS手腕部疼痛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CTS疼痛发生率与劳动过程所处的姿势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工效学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鼠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主要通过接触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方式感染HFRS。HFRS流行特征具有显著的人群差异、地理异质和季节消长特点,这些典型特征与宿主动物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不可分。全球每年HFRS报告发病人数约15万~20万,我国病例数占全球的70%~90%,是遭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本文详细综述了我国HFRS流行特征、传播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进展,以期了解我国HFRS的三间分布特征及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有助于开展HFRS疾病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环境对中年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12月共纳入包括37家医院的2 194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测评护士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环境等;采用改良版Kupperman指数(KMI)评分表评价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中年护士绝经期年龄是47.64岁,63.91%(1 328/2 078)的护士未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采取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体液(P=0.037),工作中曾受到恐吓(P<0.01),工作中经常或偶尔面对死亡(P=0.013、0.002)均是中年护士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工作环境越复杂,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风险越高。需要管理者给予重视,帮助护士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简介:摘要目的从多方面评估体外热电场治疗对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进而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57例使用LR-2005体外热电场治疗机进行治疗的CP/CP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前后所填评分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20~50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行1个疗程治疗17例,2个疗程32例,3个疗程8例。所用评分量表包括:NIH-CPSI评分、PUF评分、VAS评分、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NIH-CPSI总评分分别为(25.05±6.32) vs (19.54±6.16)、PUF症状评分为(10.86±4.41) vs (8.46±4.11)、PUF困扰评分为(5.35±2.88) vs (4.03±2.33)、VAS评分为(3.97±2.40) vs (2.03±1.85)、QOL评分为(4.89±1.27)vs (3.95±1.25)、SAS评分为(37.35±8.76) vs (34.00±8.14)、SDS评分为(34.41±7.43) vs (32.05±4.78),治疗后均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NIH-CPSI评分轻中度人数增加,重度人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未见特殊不适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热电场治疗能够有效减轻CP/CPPS患者炎症和疼痛反应,改善排尿症状,降低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符合WHO倡导的"无痛、无创、非介入"的治疗模式,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 mg/kg阿霉素诱导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萝卜硫素组及阳性药物组,30 mg/kg萝卜硫素和6 mg/kg阳性药物贝那普利分别灌胃治疗大鼠6周,HE染色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量,ELISA法检测了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大鼠,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肾脏病理损伤严重,尿液中NO含量显著降低(P<0.05),eNOS、iNOS及nNOS酶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模型组大鼠,萝卜硫素和阳性药物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尿液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5),eNOS、iNOS及nNOS酶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萝卜硫素能够诱导肾病综合征大鼠eNOS、iNOS及nNOS的表达,提升大鼠体内NO水平,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脏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睡眠障碍与老年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入选我院年龄≥60岁老年综合征患者200例(综合征组),年龄(73.5±4.1)岁,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00例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综合征组患者相匹配。观察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结果综合征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亦高于对照组[(7.8±1.7)分比(6.3±1.2)分,P<0.01]。老年综合征患者PSQI总分与老年综合征的数量呈正相关(r= 0.95,P<0.01)。老年综合征组和对照组睡眠S1阶段、总记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征组快动眼睡眠(REM)时间、睡眠效率、慢波睡眠、睡眠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均P<0.05);REM密度、REM强度、睡眠时间、醒觉次数、醒觉时间、S2阶段、REM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PSG检测结果显示,综合征组和对照组总记录时间、S1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征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相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随老年综合征数量增多而变得更差;PSG监测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识别合并老年综合征患者的失眠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TS )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患者早期诊断、干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线索。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TS患者102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02例TS患者中,共检出14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60例(58.82%),嵌合体核型42例(41.18%);数目异常56例(54.90%),结构异常24例(23.53%),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22例(21.57%);20岁以下患者共70例(68.63%);20岁以上患者共32例(31.37%)。结论102例TS患者中核型复杂多样,以染色体数目异常、非嵌合体核型为主,其中以X单体最为常见,不同核型的个体在临床上表现有一定差异,故早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在沈阳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体检的3 598名60岁以上老年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握力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握力体重指数与MS的相关性。结果握力体重指数与MS[男性(r=-0.213,P=0.000),女性(r=-0.236,P=0.000)]呈负相关。对不同性别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划分,调整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随着握力体重指数降低,MS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握力体重指数>P75者相比,男性握力体重指数<P25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为3.714 (95% CI:2.604~5.298, P<0.001),P25~P50者为2.816 (95% CI:1.997~3.969, P<0.001),P50~P75者为1.655 (95% CI:1.169~2.343, P=0.004);女性握力体重指数<P25者为3.000 (95% CI:2.356~3.821, P<0.001),P25~P50者为2.013 (95% CI:1.592~2.545, P<0.001),P50~P75者为1.885 (95% CI:1.492~2.381, P<0.001)。男性握力体重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0.595~0.657),女性为0.614(0.591~0.637),握力体重指数诊断MS的最佳切点为0.443(男性)及0.351(女性)。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评估握力体重指数可为MS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每日膳食钾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2 248名在扶风县人民医院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3 d持续24 h膳食回顾法获得个人膳食钾的摄入量。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清晨空腹血样采集,根据膳食钾摄入量(mg/d)分为亚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钾摄入量与M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平均每日膳食钾摄入量为(2 432.87±31.43) mg,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30.281, P=0.000)。男性吸烟比例、饮酒比例、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χ2=467.068、478.304;t=16.726、14.844、4.313、5.267, P均<0.05);而女性MS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χ2=4.700、12.005、30.280、5.170、5.946、3.543, t=6.11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调查对象的每日膳食钾摄入量和MS发病率间无显著相关关系(OR=1.38,95% CI: 0.68~2.79, P=0.364)。当女性调查对象每日膳食钾摄入量少于3 600 mg时,每增加1 000 mg/d,其MS发病风险降低12%(OR=0.88, 95% CI: 0.83~0.98, P=0.002)。每日膳食钾摄入量增加时,MS的5个组成因素(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均显著下降(χ2=75.02、22.09、146.00、25.54、14.68,P均<0.05),平均每个患者所患MS组成因素个数也显著减小(F=3 119,P=0.000)。结论每日膳食钾摄入量与女性MS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高钾膳食是MS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罕见并发症,KD合并MAS(KD-MAS)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需尽早识别、及时治疗。本文对近年来KD-M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lung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LPMV)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降低相关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中未被证实。本研究旨在确定PARDS中应用LPMV策略是否与临床预后改善有关。设计这项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的试点研究为LPMV策略实施前后对比设计。每日筛查所有PICU入院患儿中满足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ALICC)标准者并入组。对象PARDS患儿。干预LPMV策略包括峰压、潮气量、呼气末压力与吸入氧浓度合值、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收集并比较策略组(n=63)和非策略组(n=69)PARDS前7天的呼吸机和血气数据。策略实施后,中位潮气量[6.4(5.4,7.8) vs.6.0(4.8,7.3)ml/kg;P=0.005],动脉血氧分压[78.1(67.0,94.6)vs.74.5(5 9.2,91.1)mmHg;P=0.001]和氧饱和度[97(95,99)vs.96(94,98)%;P=0.007]降低,呼气末压力[8(7,9)vs.8(8,10)cmH2O;P=0.00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4.9(38.8,53.1)vs.46.4(39.4,56.7)mmHg;P=0.033]升高,与肺保护措施一致。两组病死率[10/63(15.9%)vs.18/69(26.1%);P=0.152],脱离呼吸机天数[16.0(2.0,23.0)vs.19.0(0.0,23.0);P=0.697]和PICU外天数[13.0(0.0,21.0)vs.16.0(0.0,22.0);P=0.233]无差异.校正疾病严重度,器官功能障碍和氧合指数后,LPMV策略与病死率降低相关[校正风险比0.37(95%CI 0.16,0.88)]。结论PARDS中实施LPMV策略改善了LPMV策略依从性,并可能改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