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8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均≥8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床上踏步训练机功能锻炼。比较其在功能锻炼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支持参数的变化(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氧合指数及浅快呼吸指数)。结果下肢功能锻炼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支持参数中,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锻炼前分别为(57.19 ± 4.36)%、(421.22 ± 17.31) ml、(172.75 ± 40.13) mmHg(1 mmHg=0.133 kPa)、(47.28 ± 3.89)次·min-1·L-1,锻炼后分别为(49.67 ± 5.82)%、(458.79 ± 15.20) ml、(193.58 ± 32.73) mmHg、(44.03 ± 1.21)次·min-1·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9~5.662,P<0.01或0.05)。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该方式可使呼吸机氧浓度支持参数下降,潮气量增加,增加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氧合指数上升,浅快呼吸指数下降,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尽早脱机提供前提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人群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VT10mL/kg(PBW),呼吸频率12次/min;试验组VT6mL/kg(PBW)+RMs+PEEP5cmH2O,呼吸频率12~18/min,每间隔30min作1次R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俯卧位前5min,改俯卧位后30min,1h,3hPpeat和Pplat下降(P<0.05),术后第1天氧合指数升高(P<0.05),术后第1天、第3天CRP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下降(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对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鼾症手术中不同气管导管内径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支撑喉镜下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较小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3.5 )mm ,S组,33例]、适当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4.0) mm, A组,28例]、较大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4.5)mm ,L组,29例]。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分别监测3组术中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 Pplat)、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 C)、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的比值[一秒率(FEV1/FVC, FEV1%)]。结果S组Ppeak和Pplat分别为(16.8±2.8)cmH2O (1 cmH2O=0.098 kPa)和(13.6±3.1)cmH2O,均高于A组和L组(P<0.05),A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FEV1%为(77±5)%,均低于A组[ (80±3)%]和L组[(82±5)% ](P<0.05),A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鼾症手术中选择较小气管导管会引起更高的Ppeak和Pplat,降低FEV1%,影响肺通气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常规给予解痉、平喘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经口鼻面罩通气治疗。于通气后24h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治疗组PaO2为(86.1±6.1)、PaCO2为(37.1±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6.5)及(46.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避免二次损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有创-无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笔者整理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有创-无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煤工尘肺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60例稳定期煤工尘肺(II或III期)家庭病床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肺康复及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两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生存质量(QOL)、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康复依从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Borg评分、QOL评分、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无创组患者的肺康复依从性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这是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单纯肺康复更能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生存质量、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重要原因,该方案值得在稳定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推广应用.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康复无创正压通气中图分类号R1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0-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AE-COPD需要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在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后,序贯组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直至脱机,对照组仍用IPPV,以PSV的方法直至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5天)和(13.5±8天)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3.5天)和(14±7.5天),VAP发生率分别为2例和10例,再插管率分别为3例和3例,死亡率分别为11%和2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IPPV),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再插管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无创呼吸机通气(NIPPV)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在PubMed、ISI、OVID、Scines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2~2012年间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收集NIPPV治疗COPD患者在气体交换,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650例患者,可以改善PO2,PCO2潴留,肺功能能减少每年住院次数,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结论对于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使用NIPPV可以在气体交换、呼吸困难方面得到一定的益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pH值、外周血PaO2、外周血PaCO2及SpO2的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9例,显效的有7例,有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1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例,显效的有10例,有效的有5例,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pH值、外周血PaO2、外周血PaCO2及SpO2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患者呼吸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分析临床指标及血气,记录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患者的SaO2、HR、RR、Pao2/FiO2、PaO2、和pH治疗后水平均显著较治疗前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aCO2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1d后,5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1.67%;死亡2例,病死率为3.33%;6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ARDS患者通过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其疗效快,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8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VC、FEVl、FEVl/FVC及PEFR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肺功能,临床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PH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率、不良反应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O2升高而PCO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PO2有显著的提高,PCO2显著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插管率(16.7%)明显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死亡人数。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能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5例2013年6月至2015年6年于我院治疗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与参照组67例。采用抗感染、吸氧以及解痉等常规疗法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无创通气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示为95.59%,参照组为74.6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x2=11.7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善情况相比参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疗法相比,无创通气疗法更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该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与心率,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