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详细介绍了农业观光草莓栽培技术,包括前期准备、育苗、移栽、移栽后管理、采摘与包装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观光草莓园的建造及草莓种植管理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草莓 ; 农业观光 ; 栽培技术 在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高效农业是总的趋势,其中设施草莓种植给农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设施草莓的大发展,更高端的农业观光草莓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观光草莓园的建造以及草莓种植管理技术,以供经营者参考。 1 前期准备 1.1 草莓园选址 农业观光草莓园必须建在离城区较近的地方,交通方便,沟渠配套,周边种植观赏性的花草树木,配套儿童玩耍区域和成人休息区域,创造舒适的环境。 1.2 大棚建造 大棚建造可选智能温室大棚、连栋大棚或简易的双层大棚。由于采取立体栽培模式,智能温室大棚和连栋大棚的高度都能满足要求,简易大棚需建造大跨度达 10 m 以上、高度达 3 m 以上的双层保温棚。大棚南北走向,棚内建立体草莓种植架及配套草莓种植槽。 1.2.1 智能温室。智能温室属高端设施栽培,可建玻璃温室,也可建 PC 板智能温室,配套设施有内外遮阳系统、通风系统、水帘侧窗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雨水排水系统、配电及电动控制系统、供暖及保温系统、喷灌系统等。 1.2.2 连栋大棚。连栋大棚多采用 PC 板薄膜建造,四周立面采用国产优质阳光板,顶部采用国产优质无滴膜覆盖,采用顶开窗或侧开窗,设遮阳系统和双层保温系统、电控系统等,特殊寒冷天气四周可加保温棉,也可增设锅炉加温。 1.2.3 简易大跨度大棚。简易大跨度大棚采用镀锌钢管建造,由专业厂家按客户需求定制,选择 10 ~ 15 m 大跨度大棚,高度 3.0 m 及以上等不同规格,钢管厚度 2.5 mm ,坚固耐用,使用寿命达 10 年以上。零配件采用镀锌板冲压成型,防腐性能强,大棚边缘直立型,双层膜结构,配边侧卷膜通风,冬季温度低时顶部和侧面可加保温棉,也可增设锅炉加温或用燃烧块加温。 1.3 草莓立体种植槽的建造 根据大棚的形状建造合理的立体草莓种植架,配套草莓种植槽,多采用“ A” 形立体种植架,一个架上 5 个长条形种植槽,可选用塑料种植槽,经济实惠,主体为“ A” 形种植架,搭配立柱形种植架和悬挂式盆栽种植,便于客户满意时连盆购买,可回家种植,观赏加食用 [1-2] 。立体栽培的优点很多,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节约土地面积,美观且利于采摘,采摘过程中不伤草莓秧,增加密度,一般保护地草莓的栽植密度为 13.5 万~ 16.5 万株 /hm2 ,改立体基质栽培模式,密度可以提高到 18.0 万~ 22.5 万株 /hm2 。 1.4 基质准备 栽培时采用基质,可以不受土壤条件限制,能够连年大棚种植,并克服土传病害的影响,生产的草莓可以保持上等品质。基质栽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草莓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基质中,基肥可直接拌入基质中,可通过滴灌或撒施固體肥料于基质中进行追肥。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膨胀陶粒、炉渣等 ; 有机基质就地取材,有泥炭、稻壳炭、树皮、锯木屑、棉籽壳、堆沤肥等,也可用腐熟的鸡粪、腐熟的牛粪、细土按 1∶1∶1 的体积比自制,用土杂粪作为基质可减少基肥和追肥用量 [3-4] 。 2 精选品种 选择个大、果红、味甜、外观艳丽、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如丰香、红颜、女峰、章姬、矮丰、幸香、甜宝、甜查理、宁玉、日本一号等,一个草莓园至少选 2 ~ 3 个品种,以利于提高授粉率、增加观赏性,保证果实可以持续采摘。特别是要选用部分休眠浅的早熟品种,如宁玉草莓、日本一号草莓、丰香草莓,最早可以提前到 11 月初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3 育苗 育苗时最好选择组培脱毒苗,可以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采用大棚避雨育苗的方式,育苗质量好,病害轻。将大棚两边裙膜揭开,利用顶膜避雨,四周加防虫网,温度高时加盖遮阳网降低温度,可提高繁苗系数和育苗质量。 4 移栽 安装好草莓立体栽植槽,加入培肥基质,为提早上市,需移栽经过假植的苗, 8—9 月移植,移植后加盖遮阳网遮荫,早熟品种可提前到 11 月上市。选健壮无病害苗于阴天或傍晚栽植,用阿米西达 10 mL+ 福戈 10 g+ 适乐时 10 mL 兑水 5 kg 浸根 3 ~ 5 min ,然后定植,定植株距 30 cm ,以槽栽为主配合盆栽,四周和过道是挂盆栽区域,既可增加美观性,又可作为盆景出售。移植后 3 ~ 5 d 于根部施腐植酸生根肥(福根),用量 15 桶 /hm2 。 5 水肥管理 可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滴灌或固体肥料拌入基质中施肥,氮∶磷∶钾配比为 3∶0.6∶3.5 ,现蕾后定期追肥,每月 1 次,直至收获结束。初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 0.2% 硫酸钙 +0.2% 硫酸镁溶液。 6 正确使用赤霉素 喷施赤霉素应掌握好时间和用量。保温后至花蕾出现 30% 时进行第 1 次赤霉素处理,最佳浓度为 5 ~ 10 mg/kg;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中旬,当草莓坐果后其余花序不能正常伸出时,可喷施第 2 次赤霉素,浓度以 7 ~ 8 mg/kg 为宜,如果草莓生长正常,气候条件适宜,此次赤霉素可以不喷。第 1 次草莓采摘盛期结束后,将植株的老叶、老花序梗摘除后,可按 5 ~ 7 mg/kg 的浓度再喷施 1 次赤霉素,以促使草莓花序尽快伸出,使第 2 次草莓采摘高峰早日到来。 7 蜜蜂授粉 大棚放蜂传粉是设施草莓的一项关键技术,放蜂可以提高草莓的授粉率,减少草莓畸形果。在草莓初花时将蜂箱放置于大棚内向阳处,棚室内蜂箱放置密度为 15 箱 /hm2 ,保持棚内温度 15 ~ 25 ℃ 。注意给蜜蜂补充营养,即 4 份蜜 +1 份水(或 2 份白砂糖 +1 份水)搅拌均匀 ; 保持棚室通风 ; 放蜂后不再使用农药,必须用药时把蜜蜂连箱移出棚外,等棚内农药消散无毒性时再放回 ; 做好出口防护,防止蜜蜂逃出。 8 补光及增施二氧化碳 冬季正值草莓开花结果期,连续阴雨,多日不见阳光的天气给大棚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植物补光灯就是利用太阳光的原理,以灯光代替太阳光给植物提供光照的一种灯具,建议在草莓大棚内安装,以避免长期阴雨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设施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量是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可采取多种方式补充二氧化碳,目前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发生器和固体颗粒气肥。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产量 10% ~ 20% ,但是增施二氧化碳必须在晴天进行,阴天无效 [5] 。 9 病虫害防治 经常摘除草莓老叶、黄叶、水平生长叶,疏花疏果,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观光园内很多游客会即采即食,因而开花前可使用农药防治,花后不再使用农药。草莓常发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开花前可用阿米妙收、扬彩防治 1 ~ 2 次 ; 开花期开始放蜂,禁止用药,控制病害可以采取调节室内温湿度等方式进行,降低室内湿度是减少病害的有效措施,初见发病株可拔除带出棚外。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等,前期可用福戈防治,放蜂前也可用色板、糖醋液诱蛾等物理方法防治,放蜂后禁用。 10 采摘与包装 草莓在成熟采摘时应根据需求,掌握采摘成熟度,長途运输时应采 8 成熟果,短途运输应采 9 成熟果,即时观光食用采完全成熟果。观光农业园要注意创造品牌效应,应设计精美的草莓包装盒,容量在 1.0 ~ 2.5 kg 之间,不能设计太大的包装盒,以免压伤草莓,材质可选用纸盒、塑料盒、泡沫盒、编织篮、塑料篮等。 11 参考文献 [1] 周永生 . 草莓种植槽立体栽培技术探讨 [J]. 南方农业, 2017 , 11 ( 33 ): 11. [2] 刘春惠 . 桂林大棚草莓 A 型架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J]. 长江蔬菜, 2017 ( 14 ): 71-73. [3] 陈志,陈胜萍,陈惠 . 观光农业园草莓主要栽培模式及营养液配制 [J].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 19 ( 4 ): 22-24. [4] 杨小荣,南丽萍 . 江西观光采摘草莓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J]. 现代园艺, 2016 ( 19 ): 52. [5] 马亢,朱晓琴,李银龙 . 高校主导的草莓观光生态示范园构建要点及农艺技术优势分析 [J]. 农学学报, 2016 , 6 ( 4 ): 52-5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治疗对口腔种植患者植体周边骨吸收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冠根比小于1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冠根比1~2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累计存留率、种植体周边骨吸收状况以及咀嚼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3年累计存留率为95.6%,对照组患者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年后的种植体周边骨吸收状况为(0.11±0.08),对照组患者为(0.09±0.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改善情况:良好为71.1%,一般为20.0%,较差为8.9%;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情况:良好为68.9%,一般为20.0%,较差为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口腔种植患者进行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进行治疗,冠根比小于1和冠根比1~2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两者都可以进一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大鼠体内实验探讨种植体-基台界面细菌微渗漏现象以及软组织炎症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在定制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 μ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悬液(109 CFU/ml),连接基台后置于含1 ml培养液的Ep(eppendorf)管中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于培养基,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选用雄性SD大鼠6只,拔除上颌双侧第一磨牙1个月后分别于各拔牙窝内植入1枚种植体,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枚)。黏膜下愈合1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清洁种植体内部后,实验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 μl Pg悬液(109 CFU/ml),阴性对照组加入0.25 μl牛脑心浸液,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材料,各组均连接消毒后的穿龈基台。二期手术后28 d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种植体内细菌总量和Pg数量,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炎性渗出特征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的培养基上均可见Pg生长。实验组种植体内部Pg的拷贝数为102~104,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Pg。同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结缔组织内存在炎性细胞聚集,从微间隙处向冠方和根方炎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中仅存在散在炎性细胞。实验组冠方0.25~0.50 mm区域、冠方0.25 mm至微间隙处、微间隙处至根方0.25 mm区域、根方0.25~0.50 mm区域炎性细胞密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76(655)、1 673(1 245)、2 267(819)和895(162)个/mm2,均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相应位置[分别为201(180)、321(351)、309(236)和218(272)个/mm2](P<0.05)。结论大鼠口腔种植体内部的Pg可发生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且该炎性渗出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锥形根尖种植体与非锥形根尖种植体对老年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共 80例,随机分为锥形根尖组与非锥形根尖组,每组 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两组形状种植体植入后不同时间的旋如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 (ISQ),采用 Image J软件分析对比术后 6个月和 1年的骨缺损量。结果 两组患者植入后即时测量的扭矩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34, P=0.595),两组患者植入时测量的 ISQ值和植入 6周及 6、 12个月的 ISQ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锥形根尖组患者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42±0.135)cm3,非锥形根尖组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14±0.147)cm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76, P=0.384),植入 12个月两组均较植入时有骨长入,但平均骨量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05, P=0.164)。结论 锥形根尖种植体与非锥形根尖种植体在老年植牙中的初期稳定性相当,不影响骨长入。
简介: 摘 要:为提升农用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加大了化肥和地膜用量,从而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 ; 生态农业 ; 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农业经济产生的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的用量 [1] 。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使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2]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模式进行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既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价值 1.1 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农业生态受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各类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的过度使用,使水资源与土壤被严重污染 [3] 。在实施生态农业时,要做到绿色生产,使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应用,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1.2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更加高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活动,调整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4] 。此外,实施生态农业可有效延长产业链,推行农户联合公司的生产模式,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首,集产、加、销、贸为一体。 1.3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可有效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不仅可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行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合理分配农作物种类,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数量,从而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升农产品质量。 1.4 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农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5] 。同时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无公害,防止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种植农产品,合理构建农产品体系,使土壤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生态效益。 2 生态农业实施中的推行措施 2.1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 为了更加快速地推行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在开展农业生产时,要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理念、工业化理念以及产业化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进而使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同时需要应用地膜技术和大棚技术,使农产品种类打破地域限制,进而使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 。例如在对原有农作物产业基地进行扩展的前提下,可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并且积极修建大棚,丰富农产品种类,打造特色小镇,使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2.2 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 要想推行生态农业,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①国家要对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②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管理机制以及监督体系,使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制度保障 [7] 。③地方政府要加强生态农业的优势宣传工作,使人们对生态农业产生足够的重视,能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的实施。④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針对生态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与生态农业实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 2.3 鼓励农业生产者参与生态农业推行工作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促使农业经济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农业生产者属于执行者,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尽早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使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地方政府就要实施惠民政策,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在生态农业实施中得到有效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保障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家队伍,做好生态农业推广宣传工作,并积极解决生态农业推行中遇到的技术与生产难题,同时做好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生产,应用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所获取的综合效益。而要想加快生态农业推行速度,就要不断创新生态农业的发展观,加大对生态农业推行的支持力度,从而调动农业生产者推行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胡平波 . 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 12 ): 94-106. [2] 高文智,陈健,韩福丽,等 . 黑龙江省共享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策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 [J]. 林业经济, 2018 , 40 ( 12 ): 60-63 , 71. [3] 何琼,杨敏丽 . 基于国外循环农业理念对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 [J]. 世界农业, 2017 ( 2 ): 21-25 , 36. [4] 雷仲敏,张梦琦,李载驰 .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研究——以青岛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为例 [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 33 ( 3 ): 8-12 , 28. [5] 于法稳 .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 5 ): 19-34. [6] 康晨远 . 海归青年的有机农业梦——访安徽省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平东林 [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 ( 12 ): 27-28.
简介: [ 摘 要 ] 环境友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逐渐凸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先进发展理念,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目前,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首要策略就是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促进我国农业逐渐向现代化、技术化、生态化发展。 [ 关键词 ] 环境友好型 ; 农业经济 ; 技术创新 引言:面对不断提高的农产品需求和逐渐紧缺的耕地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将技术转化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保证农业在新时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就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没有被充分发挥,需要对该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1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时的问题 1.1 技术研发缺乏创新观念 农业技术开发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工作,但总体看来,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目前,很多高新技术都需要借鉴、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存在较高的技术依赖性,农业技术研发创新意识缺失。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技术想要改革、优化非常困难,且没有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有限,存在一定的经费限制。因此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缓慢,发展过程阻碍重重。另外,在新的农业技术被研发于世之后,由于推广普及体系不健全,导致技术的实际应用效率不高。我国每年获取的农业科研成果在 7000 项左右,其中大概只有 1/3 的项目能够获得相关的科研奖项,这之中可被顺利推广的项目不到 800 项。在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 80% ,我国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1.2 技术研发本身难度大 前文提到,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研发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高新技术需要依赖于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一些不适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的元素也被纳入其中。由于国内对农业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单纯地将国外技术学习过来,但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实质,也就是说,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创新水平、科研水平比较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于农业经济增长,也应匹配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而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这一点,技术研发难度较大。当前比较严重的一个现象是农业科研项目中,有关种植的比例过高,农业科研经费中 50% 以上被用于种植业科研项目的研究。从经费的分布就能看出,我国农业技术科研工作开展均衡性和全面性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受到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的限制,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而影响其应用效率,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2 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2.1 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是对技术创新目标的一种明确,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高度相连,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被体现。相对应的,经济成果会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高效率进行。例如,当农民发现环境友好农业技术使用后,作物质量和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年的经济收入显著上升,就会促使其主动购买、使用新的作物种子和现代化农业设备。农民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农业技术研发注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并且已经取得一些的成果。但在技术成果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环境友好农业技术被研发之后,只有将其转化为最直接的农业经济,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例如,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成本,但由于国家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体系,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不够重视,前期投入无法得到相对应的回报,大大打消了科研人员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就导致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始终处于初级发展的过程中。为此,国家必须重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技术科研与技术实践之间的桥梁,努力进行新技术的应用示范,真正实现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2 完善技术创新管理政策 为了全面推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必须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出台技术创新与应用管理政策,强制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实施,大力发展健康农业、生态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保护机制,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护,保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 创新顺利实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研发过程需要耗费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了保证各项资源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对研发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与监管。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投入管理制度,导致很多科研項目因资金缺乏而无法继续,造成极大的科研浪费。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创新,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可靠的资源扶持。例如,要求地方政府优化农业资金使用结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上,并对技术研发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及时了解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科研单位解决研发阻碍,督促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3 重视创新技术应用实践 要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相联系,充分实现前期技术投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就要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实践,加强技术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认识,培养更多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人员,保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深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逐渐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性和技术性,创造更多农业经济收益。首先,多渠道、全方位进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宣传推广活动。例如,某县在研发一种最新型抗病害玉米品种时,在研发过程中就对该项目进行了宣传。通过本县农业信息化平台,定期展示项目的最新成果,让农民对该玉米种子的研发过程和原理有全面的了解,明确抗病害玉米能够在种植过程中节约大量农药使用成本,减轻耕地维护工作量,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培养一批专门的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应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并将技术指导人员下派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答一些技术问题,传授技术使用方法,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3 结论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已成为解决耕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科研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相关部门应从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完善创新管理制度、促进技术应用实践等角度出发,保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被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提高农民收益,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参考文献 ] [1] 张伟成,殷宏元 .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 ( 08 ) . [2] 许海英 .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 30 ( 04 ) . [3] 张松梅 . 试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