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具有中肾形态特征的腺癌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确诊的子宫颈中肾腺癌(MA)2例及子宫体、卵巢中肾样腺癌(MLA)5例,病变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KRAS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与子宫体、卵巢MLA有相同形态特征,表现为腺管、乳头、实性等多种结构的混合。然而2例子宫颈MA主体位于宫颈间质内,肿瘤周边存在中肾管残余,4例子宫体MLA主要累及子宫内膜及肌层,1例卵巢MLA可见局部子宫内膜异位,且MLA病例均未见中肾管残留。免疫组织化学GATA3在全部7例MA/MLA中表达,TTF1仅在4/5例MLA中表达。所有病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性,p53野生型。所检测的5例MA/MLA病变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在6~32个月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女性生殖道子宫颈MA与子宫体、卵巢MLA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且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但与子宫颈MA起源于中肾残余不同,后者与苗勒上皮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微小RNA-200c(miR-200c)及血浆中抗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诊断及鉴别不孕症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9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组,年龄(30.71±4.32)岁,年龄范围为21~49岁。另选取同期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体检科体检的190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年龄(30.74±4.36)岁,年龄范围为22~50岁。比较分析两组纳入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miR-200c及AcrAb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结果不孕组生殖道1种菌种感染率[76.3%(145/190)]高于健康组[26.3%(50/190)];2种及以上菌种感染率[22.6%(43/190)]高于健康组[1.6%(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沙眼衣原体[18.9%(36/190)]、解脲支原体[14.2%(27/190)]、滴虫率[12.6%(24/190)]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54.2%(103/190)]均高于健康组[5.8%(11/190)、4.7%(9/190)、4.7%(9/190)、12.6%(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miR-200c(3.17±0.70)及AcrAb水平[( 3.58±0.58)μg/L]高于健康组[(1.03±0.18)、(1.52±0.2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生殖道病原菌感染(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miR-200c和AcrAb联合诊断不孕症价值高于单一生殖道病原菌感染(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miR-200c和AcrAb诊断。继发性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36.4%(32/88)]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69.3%(61/88)]高于原发性不孕[4.9%(5/102)、47.1%(48/102)];继发性不孕患者miR-200c及AcrAb水平[(2.15±0.13)、(2.80±0.24)μg/L]低于原发性不孕患者[(3.62±0.16)、(3.92±0.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风险明显增加,且miR-200c、AcrAb水平显著上升,联合生殖道病原菌感染、miR-200c及AcrAb三项指标能提升诊断及鉴别不孕症价值。原发性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低,而miR-200c及AcrAb水平较高,有利于与继发性不孕进行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简介:目的探讨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测定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58例标本中有182株为阳性,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为39.74%(182/458)。其中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8.60%(131/458),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阳性率为1.09%(5/458),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0.04%(46/458)。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最为敏感,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高。结论开展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后腹腔治疗妇产科术后泌尿生殖瘘的治疗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2018年收治的138例女性泌尿生殖瘘患者,对其具体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分析治疗疗效。结果一共138例患者,基本都集中在在膀胱阴道瘘和输尿管阴道瘘这两种病症中,导致的病因也大多集中在剖宫产术后、腹腔镜下单纯子宫切除术等,患者大多数采取腹腔或者后腹腔修补术,术中患者的基本治疗均属成功,出院之后,患者复查也未出现复发的情况。结论通过治疗发现,病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尿路损伤,再加上医疗条件的落后导致接生条件的窘迫,对于女性患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术后出现尿瘘也日渐减少,对于尿瘘的具体治疗的日趋完善。所以确诊为尿瘘之后,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利用腹腔或者后腹腔进行修补的可行性,实验证明,手术成功率较高,建议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替勃龙对绝经期泌尿生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7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替勃龙A组,口服给予替勃龙1.25mg;(2)替勃龙B组,口服给予替勃龙2.5mg;(3)雌三醇乳膏组,给予雌三醇乳膏5g,涂抹于尿道口黏膜及阴道黏膜。连续用药12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评分、阴道pH值、表层细胞百分比、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VI)、阴道健康指数评分(VHIS)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外阴阴道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替勃龙B组为最优。替勃龙A组与雌三醇乳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A组和替勃龙B组治疗后的泌尿系统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替勃龙B组优于替勃龙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三醇乳膏组治疗后的泌尿系统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pH值、表层细胞百分比、阴道脱落细胞MVI和VHIS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替勃龙B组优于替勃龙A组和雌三醇乳膏组(P<0.05),替勃龙A组和雌三醇乳膏组的上述4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替勃龙B组有个别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厚和乳房胀痛等药品不良反应,治疗12周后,愿意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占比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能有效改善绝经期妇女的泌尿生殖综合征,权衡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每日1.25mg替勃龙较常规剂量替勃龙更安全,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