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未病”思想指导中西医综合性防治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计55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被选定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共计27例,实验B组共计28例。实验A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B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引入“治未病”思想。结果:相较于实验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中老年中风患者在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所选取的案例为某地方医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所收治的60位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并将这些患者根据其年龄,病症情况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每组30人,小组名字分为取为治未病护理组和普通组。治未病护理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治未病”护理模式辅助,而普通组的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在护理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护理完成后,治未病护理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为(80.28±4.11)分,远高于普通组的(58.32±4.05),其中治未病护理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30.28±4.11)、(31.21±2.36),相比较普通组的(41.32±4.05)、(39.52±2.33)也有明显的降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更是由于普通组。结论: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护理模式效果更加,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孕妇中医体质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GDM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孕妇分为GDM组和对照组。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妊娠次数、饮食习惯等)和中医体质类型(基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设计)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与GDM发病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GDM组年龄为(30.05±3.75)岁,孕中期体质量指数为(24.65±3.60)kg/m2,饮食偏嗜甜食率为25.40%(16/63)、糖尿病家族史率为36.51%(23/63)、GDM史率为4.76%(3/63),对照组分别为(28.40±4.10)岁、(23.45±3.40)kg/m2、6.76%(14/207)、13.53%(28/207)、0.97%(2/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1、2.419,χ2=23.936、16.650、6.441,均P<0.05)。两组孕前中医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但GDM组平和质率为41.27%(26/63),低于对照组的69.57%(144/207),阴虚质率为12.70%(8/63)、痰湿质率为23.81%(15/6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5%(9/207)、5.31%(11/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3、5.709、18.98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大龄、有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中医体质方面来看痰湿质是GDM易感偏颇体质,阴虚质是GDM潜在的易感体质类型,平和质或可预防GDM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综合护理管理。随访3年,比较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改善情况,糖尿病发病率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综合护理管理,能改善患者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