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本身是不同的。古代哲学与哲学家的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的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极高明的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的生活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的。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的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这是哲学的堕落和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简介:牟宗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全书共13.8万字,是当代新儒家之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讲授《周易》课程的记录。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其名为《周易》,分为二十一讲,讲于1992年;后半部分讲《系辞传》,共九讲,讲于1973年。前半部其主要内容是对乾坤两卦的卦爻辞、彖传和《系辞传》中部分内容之义理的阐发。牟先生在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独特学术视野之下,由《易传》中“几”的观念讲起,指出《易经》占卜最重要的是看几,“几”这个观念就是采取最开始最具体最动态的观点看,是气化之妙。继而在第三讲到第十一讲中,指出乾坤两卦分别代表了两个基本的原则即“创生原则”和“终成原则”,儒家道德形上学的义理规模在乾坤两卦的《彖传》中被表现出来,尊乾而法坤是中国文化的纲领,即以乾之创造性原则为纲领,取法于坤,做道德的实践功夫,最终达成天道性命的贯通。进而牟先生对《系辞》中蕴具着即内在即超越的儒家智慧的章节作了阐释,从第十二讲到第十八讲,详细的疏解了《系辞·上传》第五章,指出只有从所以然的向度才能了解道,而道不仅是朱熹所讲的理,它也是心,也是情,也是神,具有活动的意义,该章表现的是心体、性体、道体通而为一的纵贯系统;又指出《系辞》中的“神”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从气化的巧妙上讲,不具有超越的意义,一个是从运用之妙上讲,具有本体的意义。;最后第二十一讲,分析了《说卦传》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命”的两层含义,一为“天命不已”之命,一为命运之命。后半部分主要讲解的是《系辞·上传》,与前半部分内容前后相承、条理一贯,兹不赘述。总之,该书充溢着牟先生深邃独特的哲思,对研究牟氏易
简介:一现代哲学主体化趋势的强化,使个体问题也随之显得突出起来。对个体作哲学思考既是一种理论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这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略作分析。其一,全面理解、把握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想。在以往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中,我们往往十分注意并强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比较注重从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的视角去研究人,由此揭示人的群体性、阶级性,甚至以此囊括人的本质的全部涵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是全面的,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他也注意到人的个体性一面。认为'现实个人'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真实出发点。
简介:科学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究竞该如何看待科学,依然存在许多争论。传统科学哲学立足于科学的内在发展来理解科学,科学的人文社会研究则试图打开科学的黑箱来揭示传统科学观的局限性。刘大椿教授基于这些历史发展,在一系列论著中论证了“从辩护到审度”的科学哲学观。为了深入探讨这一“审度的科学哲学观”,《哲学分析》编辑部于2013年9月初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了以“从辩护到审度: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为主题的第八届《哲学分析》论坛。本专题刊出的四篇论文围绕刘大;溶教授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文化观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最后一篇是刘教授对四篇论文的总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