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Probit估计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国1729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倾向,同时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该结论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变量内生性的因素后仍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公司经营违规,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违规倾向的影响更强。另外,相比证券机构投资者,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股的公司中违规公司比例更低。除此以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与检举作用并不受其它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在预防与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提供了治理和防范企业违规的线索。
简介:中国的资本市场,控股股东普遍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公司治理是制约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减少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是否能很好地抑制大股东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持股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会弱化利益冲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利益冲突也能抑制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上述结论,公司治理会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而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在大股东控制权较低和不存在两权分离时表现更好。
简介:摘要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公司投资、融资活动的延续与财务行为的必然结果,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资本结构等的重要决策,所以合理的股利政策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以终为始的财务投资视角来看,也是备受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长期价值型投资者关注的核心。笔者试图以中国万科和美国可口可乐的近10年的股利分配数据为例,分析中美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与差异,以便从成熟股票市场上的股利分配规律中发现财务投资机会。通过万科与可口可乐股利政策实证比较分析,总结了中美股利政策的差异以及给我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带来的启示。
简介:在研究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不断上升,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但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以及风险偏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他们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进行数理模型的一般分析,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风险偏好.结论表明,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动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否进行监督及其监督的临界值.本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各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有效载体——开发区。即通过开发区招商引资来提升城市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通过开发区的配套建设来拓展和扩大城市化范围。20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发区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肩负并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开发区中两个相互共存的主体——开发区管委会和管委会所属的投资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起到了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形势下,开发公司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如何更好运营,既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发展,又关系到公司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仅就开发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作初浅探讨。
简介: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和外部中小股东之外的第三方投资力量,究竟能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改进公司业绩水平是学者研究的热点。考虑到机构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检验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公司业绩,机构持股公司当年公司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都显著高于普通持股公司;机构持股对于公司业绩的改善具有持续性,机构持股公司1年后及2年后的公司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都显著高于普通持股公司。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能够改进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