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结合家庭访视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内三科2009年1月至2010年月6月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加以电话随访结合家庭访视进行护理干预。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收集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住院时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加以电话随访并结合家庭访视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例地震导致股骨颈骨折并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地震伤员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活动和转移能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主动肌力训练;实验组除在院内进行相同的功能锻炼外,在病人出院后3~18个月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地震伤员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使地震伤员能正确行关节功能锻炼,能进一步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高地震伤员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家庭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评分情况、饮食依从性评分情况、服药依从性评分情况和复查依从性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各依从性情况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随访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能够有效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吸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吸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吸入综合征发生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吸入综合征预防中,采取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吸入综合征发生率,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社区及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吸入综合征( AS)具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社区 106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次数、天数、费用,以及 AS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炎患者,通过实施综合社区及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 AS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2011年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采取门诊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慢性丙型肝炎基本知识及有关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干预组家庭成员对患者实施家庭护理,积极配合患者治疗,协助其执行医嘱,干预不遵医行为的发生。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方式,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x2检验分析效果。结果P<0.01,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同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在出院之后予以适当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会起到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随机在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当中抽取30名,将其按照出院前以及出院后3个星期的时间段分成干预前阶段以及干预后阶段,分析其相关项目的知晓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在干预之前,患者家庭对于复诊时间、服药情况、饮食情况、消毒隔离措施了解情况以及患者自身情感需求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及干预之后,且均存在P<0.05;另外,在抑郁和焦虑评分上,干预之后也要显著好于干预之前,存在P<0.05的结果。结论临床中,针对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的患者在初治出院之后予以适当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起到较好的影响,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儿童慢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长期家庭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慢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生长发育情况、生命质量、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为26 d~13岁,开始家庭机械通气的年龄为3个月~13岁。8例原发病为神经肌肉疾病,3例为呼吸道疾病。11例患儿医院内机械通气时间最短者2周,最长者8个月。6例机械通气的方式为气管造口+有创通气,5例为鼻/面罩+无创通气,11例患儿均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家庭机械通气时间为3~27个月。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11例患儿耐受性可、生命质量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安全性可;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1例因住院检查继发重症腺病毒肺炎死亡以外,其余9例均存活,其中4例已停用呼吸机治疗,4例曾因肺炎再次入院治疗1~2次,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与使用家庭呼吸机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儿童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性良好,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儿来说是一种可探索的长期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儿童慢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长期家庭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慢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生长发育情况、生命质量、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为26 d~13岁,开始家庭机械通气的年龄为3个月~13岁。8例原发病为神经肌肉疾病,3例为呼吸道疾病。11例患儿医院内机械通气时间最短者2周,最长者8个月。6例机械通气的方式为气管造口+有创通气,5例为鼻/面罩+无创通气,11例患儿均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家庭机械通气时间为3~27个月。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11例患儿耐受性可、生命质量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安全性可;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1例因住院检查继发重症腺病毒肺炎死亡以外,其余9例均存活,其中4例已停用呼吸机治疗,4例曾因肺炎再次入院治疗1~2次,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与使用家庭呼吸机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儿童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性良好,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儿来说是一种可探索的长期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