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本刊宗旨应属的有关学科,我们曾多次有过说明。每期发表、刊布的成果、文献与资料,可以看出有两种情况:一是本编辑部专门的安排,旨在有意提倡、扶持、提供某些领域的学术信息;另一种情况则是不得已而为之,它自然地反映出了某些学科当前的研究水平或开展的规模与程度:或原已有基础,成果累累;或早已形成一支队伍,已有较深入的微观成果;或原系空白,现正在提倡正在兴起,始处宏观议论与描述阶段;等等。这种不平衡是西北民族学界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注意发挥原有优势:开展对回族及伊斯兰宗教研究(包括苏联“东干”族)。我们有意倡导在藏学方面的本土研究,即甘、青为主的安多藏族的探讨;我们也尽力提倡整体“西蒙古——卫拉特学”的构建与综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代医家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有关74位血液病专家有效治疗ITP的中医药方药,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结果74位医家139首方剂中,共使用188种药物1486频次,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其中辨证为热盛迫血型治疗方38首,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和芍药。辨证为气不摄血型治疗方54首,使用频次在27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甘草和白术。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方36首,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甘草和女贞子。讨论通过分析,可发现中医药治疗ITP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基本法则,按照药物的出现频率高低,初步认为,临床治疗ITP的一般用药为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五味药。ITP从用药归经规律分析,应从肝脾论治,方可奏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斜视眼.其中垂直分离性偏斜(DVD)伴下斜肌亢进10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垂直偏斜>20△10例;V征伴下斜肌亢进垂直偏斜>20△10例.术后观察18个月,统计效果.结果30例伴下斜肌亢进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治愈及好转26例,无效4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抗上转综合征.结论垂直斜度>20△,垂直斜度<40△,下斜肌前转位术可一次手术矫正.关键词下斜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3-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位剥离固定侧位减张结扎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前后位剥离固定侧位减张结扎,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环状混合痔采用前后位剥离固定侧位减张结扎,具有疗效确切、痊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患者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头位已衔接的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妇不同待产体位对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入本院2022.01—2023.01收治的头位已衔接的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妇40例,将使用平卧位或侧卧臀高位至宫口全开产妇作为甲组,将使用自由体位至宫口全开产妇作为乙组,对比两组产程、并发症、新生儿5minApgar评分。结果 产程乙组都比甲组短,P<0.05;产后并发症乙组比甲组少,P<0.05;新生儿5minApgar评分乙组都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头位已衔接的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5minApgar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 将临床助产护理应用到肩难产产妇当中,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生产的11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两组。针对对照组产妇主要应用常规助产手段,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助产护理方式,对两组产妇娩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得出,采用优质助产护理的实验组其娩出时间(4.9±2.5)min,而采用常规助产手段的对照组娩出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为(16.1±6.7)min;实验组发生会阴切口延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例数分别为0例、1例、1例、0例、0例,而对照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5例、4例、4例和5例。上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