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非小细胞癌症病人,设置35例观察组,设置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则是使用单纯小切口进行手术,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手术成效。结果7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论是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引流量还是术后的康复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要好过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肺癌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具有康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有着医学意义。
简介:摘要通过施工试验研究,确认边坡抗滑桩这一施工技术的可行性,指出其有效解决了由于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暴雨)所造成的山体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造成的公路边坡路面破坏的病害,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科就诊56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观察术后患者颈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其间具有统计学差(P<0.05)。出院后1月、3月、6月随访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2.1%、87.5%、83.9%。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生活、情志和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和指导,完成患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系统的活动方案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来接收的10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中另外实施早期系统性活动方案,以锻炼患者下肢肌肉为主,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流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DVT发生率仅占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锻炼,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深静脉双腔导管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输液不畅甚至堵塞现象,给予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10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置好的尿激酶注入堵塞的深静脉导管腔内,30分钟后回抽导管血液,观察溶栓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溶栓30次,25次一次溶栓成功,3次反复2-3次成功,2次未成功。10例溶栓后管腔畅通,2例由于管腔堵塞时间较长,完全堵塞。尿激酶推入困难,拔管。溶栓后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结扎联合后肢石膏固定法造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给药组、3次给药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最后一次干预后3小时处死大鼠并取其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次给药组和3次给药组深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给药组和1次给药组比较IL-6、TNF-α含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血栓模型中IL-6、TNF-α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子2015年入春以来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大部分,对于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骨科手术护理,对于实验组则是除了采取传统的骨科手术护理的方法之外,再加上对于预防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的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医护人员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状况,并针对研究讨论的结果做出深入的医学报告。结果在经过医护人员仔细的护理之后,经过对于患者的发病状况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79.9%,而实验组的发病率仅为12%,并且双方的P值在0.05以下,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提前预防和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针对骨科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做到对症下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速率,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利于医院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大手术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相关的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122例,其中79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43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在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机械、饮食、预防、心理等方面的预防及护理。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出现血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结果在122例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并未发生恶化。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证观察验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经骨科手术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科手术病例,随机分组为25例实验组病例和25例对照组病例。分别施行一般护理措施和系统护理干预,着重研究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仅有1例(4%),对照组病例存在6例(2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将有效预防经骨科手术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类并发症,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