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辩是中西方教育文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都出现过规模宏大的论辩思潮,形成了世界古代三大辩学体系,即古希腊"逻辑学"、印度的"因明学"、中国的"名辩学"。论辩为什么会久经不衰,它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它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如何利用论辩的思想和方法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论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人在论辩中的存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这一关系到"论辩—思维"之间关系,涉及到"认知博弈中人的精神生长"的基本问题。研究发现:从论辩与思维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心智具有"论辩性";从论辩的角度来关注现实生活,人类思考就是一个"内在论辩"的过程。论辩不仅提高了思考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思考的质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的心智,具有"论辩性"的心智只有在对话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建议在对话教育实践中,活动前与"文本"进行对话,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对话,活动后与"自己"进行对话,以便对"论辩性"的心智进行培育。
简介: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需要我们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认识和高度自信,面对未来,也要保持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自信;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极端文化保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文化自信是一个战略命题,它破解的是中华民族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具有世界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强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自我认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从而达到培育文化自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