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Z指数和熵权理论,构建了干旱综合指数作为干旱强度评价标准,对祁连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1961—2016年季节性干旱强度普遍减弱,其中春秋两季显著减弱,夏季明显减弱;尽管20世纪60—70年代、90年代为季节性干旱频发与重发时段,但从2000年以来夏旱与冬旱却比较频繁,不容忽视。干旱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冬季、夏季、春季和秋季,冬季干旱程度最强;在干旱波动性上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最弱。春夏秋三季南侧比北侧干旱,冬季北侧比南侧干旱,其中冬季干旱范围最为广泛,尤以酒泉为中心的北侧区域最为显著。在研究时段内祁连山南北两侧干旱强度逐渐减弱,南侧明显减弱,枯草期干旱强度减弱程度尤为显著。本研究为祁连山区干旱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进行个性化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孕妇,并且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指导,治疗组采用个性化营养指导和体重管理。结果两组孕产妇期营养状况和体重管理情况对照中,治疗组有患者33例,并发妊娠高血压1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率为3.03%,并发妊娠糖尿病0例,并发妊娠糖尿病率为0%;对照组有患者33例,并发妊娠高血压4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率为12.12%,并发妊娠糖尿病3例,并发妊娠糖尿病率为9.09%。两组数据有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个性化营养指导和体重管理在孕产期中使用,该种方法有着实际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分别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其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较之乳腺钼靶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两种方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其准确性更高,但乳腺钼靶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因此可将两种方式联合用于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有序推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yv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6例低增生性患者和 59例 AA患者的血象、骨髓、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并进行长期随访和比较。结果: Pelger Huet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有原代粒细胞、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失颗粒、假红细胞异常和成熟红细胞多态性,而 AA患者则未发现。低 MDS骨髓涂片中红系、颗粒状和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率分别为 87.5%、 62.5%和 37.5%,只有 20.3%的 AA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单红系,在 16例低 MDS患者中, 11例有骨髓涂片。骨髓切片中 CD34+细胞占 1%, AA患者 CD34+细胞占 0.4%, HypMDS异常核型检出率( 37.5%)明显高于 AA( 3.57%), 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在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是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93例 行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7例、 46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后 12h、 24h、 72h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均较对照组快,痛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慢( P<0.05)。 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身麻醉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电切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指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分别应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术和传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较之于对照组(75.0%)更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之于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之于对照组更少,术后最大尿速率较之于对照组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较之于对照组(32.5%)更低,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建议将这一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大前列腺增生采用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从该阶段内随机选取94例在我院诊断为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进行分组,其中47例采取电切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剩余47例采取剜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性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采取剜除术后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低,膀胱冲洗用时较短,各项手术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等各项疗效性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大前列腺增生采用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后疗效差异较大,剜除术相比于电切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剜除术和电切术在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98例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施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实验组患者49例,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指标中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对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最大尿流明显上升。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膀胱冲洗时间等手术指标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此外,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8%,P值<0.05。结论通过对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v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增生性患者和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并进行长期随访和比较。结果PelgerHuet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有原代粒细胞、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失颗粒、假红细胞异常和成熟红细胞多态性,而AA患者则未发现。低MDS骨髓涂片中红系、颗粒状和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率分别为87.5%、62.5%和37.5%,只有20.3%的AA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单红系,在16例低MDS患者中,11例有骨髓涂片。骨髓切片中CD34+细胞占1%,AA患者CD34+细胞占0.4%,HypMDS异常核型检出率(37.5%)明显高于AA(3.57%),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在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是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具有广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手术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病患7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36)。当中,A组实行经尿道手术治疗,B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碎石成功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A组术后的IPSS评分为(7.68±1.54)分,比B组的(9.29±2.05)分低,P<0.05。A组的碎石成功率为97.22%,比对照组的77.78%高,P<0.05。结论于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中运用经尿道手术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碎石成功率,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