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术后发热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146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146例患者术后发热41例(28.1%),其中低热36例T38~39℃、5例T>39℃,1例出现脓毒血症,经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PCNL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及时给与相应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造瘘方法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0月,利用经皮肾镜方法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56例,结石一期取净率100%,无输尿管穿孔、术后出血及尿瘘。结论经皮肾镜微造瘘方法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安全可靠、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初步拟诊断为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30例分别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表现为子宫腔内均未见妊娠囊,子宫旁或者卵巢周围见混合型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等特异特点。经过病理观察,30例患者中未破裂型为24例,已破裂型为6例。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中未破裂型和已破裂型的敏感性分别为92.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80.0%和50.0%。两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特异性有显著差异(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分娩产妇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对改善女性盆底肌群功能缺陷的提供可靠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遵循自愿原则,于产后红色恶露清除,会阴切口已拆线且不感疼痛即可以进行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42天后才开始训练,100名产妇训练3个月后均作盆底肌功能测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盆底肌肌力明显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失禁阳性率均低于训练前(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阴分娩产妇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等优异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有过剖宫产术分娩史的孕妇,观察该类别的孕妇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的分娩方式对于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再次妊娠孕妇共观察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没有剖宫产史且选择阴道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采用阴道分娩的具体的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观察组只有7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8%。观察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的比例以及孕妇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孕妇,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另外观察组有3例孕妇在产后的常规妇科检查中发现出现有子宫破裂,而对照组则没有出现子宫破裂。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与对照组婴儿的在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apgar的评分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在没有剖宫产手术指标且在严密的监控下是可以选择阴道分娩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的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123例,经腹超声监测其宫颈长度,比较宫颈长度的差异,追踪其妊娠结局,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①发生先兆早产的123例患者,其中早产51例。早产组宫颈长度短于足月产组宫颈长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组孕妇与非早产组孕妇年龄、孕次、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周、保胎方法和给药途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受检的孕妇中,宫颈长度<3.0cm为52例,47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90.38%;宫颈长度≥3.0cm孕妇71例,4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3cm为临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3.93%,阴性预测值为94.03%。④宫颈长度<3.0cm组48h,7d和37周内分娩率显著高于宫颈长度≥3.0cm组分娩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长度<3.0cm时,早产发生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