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大气PM2.5和O3暴露对SD大鼠嗅觉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饲养于大气污染物暴露系统和清洁级实验环境中,并检测各系统的PM2.5和O3浓度。采用食物小球埋藏实验(BFT)评价不同饲养时间SD大鼠的嗅觉损伤的程度,并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两组大鼠的BFT时间差异。结果暴露组大鼠暴露PM2.5和O3浓度分别为(22.65±11.47)、(12.36±5.87)μg/m3;对照组均为0 μg/m3。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O3暴露组BFT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F=6.49,P=0.031);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BFT所用时间有所延长(F=61.69,P<0.001)。结论大气中PM2.5和O3暴露可能导致大鼠嗅觉损伤。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的观念逐渐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更加强烈,健康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各大医院体检中心应运而生。我院体检中心规模逐渐扩大,每日完成采血人次平均约150人次。护士采血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血的质量直接影响体检结果,因为集中采血,操作繁忙,职业暴露很容易发生。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自身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等意外污染,或自身皮肤在完好无损状态下因针尖及其他锐器刺破,且该锐器含有病原体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导致机体被某种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各类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发病率逐渐增加,护士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因职业暴露所致血源性传染病发生几率日趋上升1。提示采血护士在正确采血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职业防护可显著降低职业暴露所致各类传染病发生风险,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将分析采血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护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现今临床上肿瘤相关科室内护士在化疗药物使用方面出现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和现状。方法在我院选择40例肿瘤相关科室内的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其发放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调查问卷以及基础资料调查表。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现今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和现状。结果所调查的40例护士中,职业暴露较轻的有9例,职业暴露比较严重的有15名护士,职业暴露非常严重的有16名护士。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有接触药物频繁程度、化疗药物的认知、年龄、职称等。结论肿瘤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化疗药物职业暴露情况比较严重,暴露情况比较突出的是青年护士,应提升职业防范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1例临床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现状,并探讨相应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减少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所在实习医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职业暴露登记表中上报登记的91例护理人员相关资料进行现况调查统计分析。结果91名被调查对象中发生体液暴露的有13名,占14.3%,发生锐器伤者78名,占85.7%;锐器伤的种类以针头刺伤为主,占81.3%;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是输液结束和处理用物时;乙型肝炎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感染源,占58.2%。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是针刺伤和体液暴露的高危群体,应全面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宣教,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完善防护措施;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避免感染等继发职业伤害,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对异常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临床确诊为异常妊娠的孕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异常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10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在怀孕早期接触电磁辐射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对异常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异常组的使用电磁炉、微波炉、复印机、移动电话、电热毯、工作场所中或者是居住地附近有电磁辐射设备、每周看电视超过10小时以及每周使用电脑超过45小时的孕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将其他危险因素作用调整之后,怀孕早期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和微波炉的孕妇出现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不使用孕妇的4.53倍和2.21倍。结论在怀孕早期接触电磁辐射容易导致孕妇出现异常妊娠,因此应对孕妇最好电磁辐射的宣传教育工作,减少在电磁辐射暴露的时间,避免异常妊娠出现。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状况,为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以1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职业防治知识及教育需求状况、毕业后从业意愿等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医学生从事艾滋病防治职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92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76.25±4.28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得分最高(83.03±6.75分),药学专业最低(72.05±4.72分)。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药学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越高,平均得分越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流程(26.28%),正确率最低的是职业暴露分级,仅为7.14%。职业防治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需做好个人防护,为81.63%;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接触艾滋病患者都应该预防性服用药物(50.00%)。仅有11.7%的医学生愿意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男性、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越高、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治知识得分越高的医学生越乐意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结论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治知识总体较低,应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治知识的教育。
简介:目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液暴露,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职工职业性血液暴露34例,发生率2.8%。对暴露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职业暴露污染情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暴露人员中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64.7%;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占74.2%;职业暴露污染以HBV最多,占82.4%;职业暴露后处理达100%;职业暴露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本院职业暴露的职工经处理后发现1例感染与病人血清学一致,感染率2.9%。结论职业性血液暴露应以预防为主,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管理,避免或尽量减少职业性血液暴露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消毒供应室中36名护理人员,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对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并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我院消毒供应室中36名护理人员主要受到工作中医疗器械及化学物品的物理、生理、心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化学和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7.78%和38.89%。物理因素中器械刺伤、高温烫伤、紫外线损伤是最为常见的1。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消毒供应室中给护理人员来带的最主要隐患是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因此我院应积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受伤,从而使护理人员的人生安全得到保障。
简介: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和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分析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防制职业及意外伤害感染HIV。方法给予暴露人员咨询服务,进行暴露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预防性用药,随访中进行咨询与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2005-2015年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医务工作者,占68.00%;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共88例,占70.40%;暴露源中,艾滋病感染者(HIV(+))50例,占40.00%,AIDS37例,占29.60%。结论根据暴露评估进行预防性服药很好的阻断了HIV感染;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普遍性防护原则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所娩儿童的早期诊断检测(简称"早诊检测")情况,以期为改进广东省早诊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监测随访2014年7月-2017年9月在广东省各级助产机构出生的HIV暴露儿童,满6周龄时采集干血斑(DBS)进行雅培RealTimeHIV-1定性检测扩增试验,结果阳性立即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结果阴性即3月龄时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判定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采用SAS和SPSS比较不同检测年度早诊检测情况和两次早诊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早诊检测1242人次,2016年检测样本占比最多(42.11%,523/1242),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14年标本接收至检测所需时间最长(12.5天),其次为2017年(5天),2014年标本检测至结果反馈所需时间最长(0.5天);进行了第一次早诊检测的680例儿童中,562人进行了第二次早诊检测(82.65%,562/680),第一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3.38%(23/680),第二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4.09%(23/562)。暴露儿童第一次早诊检测的年龄为44天,第二次为95天,第一次检测阳性儿童的第二次检测年龄为84天。配对卡方分析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早诊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两次早诊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4%。结论我国的早诊策略有助于及早发现HIV感染儿童,两次检测有助于从第一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儿童中进一步发现漏诊或新发感染的儿童。随着项目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东省能够按照项目要求为HIV暴露儿童提供规范的早诊检测服务,并保障标本和信息安全及时的流转,但第一次早诊检测结果阳性的儿童,其第二次检测时间明显滞后,其规范性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