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干预给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带来的影响。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的临床使用信息,此期间药剂科尚未采取干预措施;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的临床使用信息,此期间药剂科已经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措施实施前和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品种、平均给药天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费用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给予药剂科干预可以确保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降低治疗成本,避免不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2021年至2022年期间的住院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合理使用组与不合理使用组。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病程、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比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结果:合理使用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合理使用组(P<0.05),且病程缩短,用药率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此外,合理使用组的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通过对不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病程并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建议进一步推广合理用药的教育与管理,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咽合剂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于本院确诊为慢性咽炎并采用利咽合剂口服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本院确诊为慢性咽炎并单独用利咽合剂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喉干燥、咽痒、异物感以及咽微痛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50.0%)和总有效率(90.0%)均高于对照组(32.5%,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咽合剂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口服联合雾化吸入相比于单纯口服取得了较高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入院24h内咽拭子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部细菌定植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住院治疗的93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527例,女性为407例。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新生儿;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自动出院者。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h内即行咽拭子培养,并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新生儿细菌定植和致病菌感染情况、胎膜早破(PROM)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以及早产儿、足月儿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2011-2014年934例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检查结果中,混合菌群为487份(52.1%),单一菌(致病菌)为259份(27.7%),培养结果呈阴性为188份(20.1%)。934例新生儿咽拭子培养中,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43株(16.6%)、副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肺炎克雷伯菌为21株(8.1%)、大肠埃希菌为19株(7.3%)。2母亲出现PROM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6.7%)与未出现PROM者(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0.013)。PROM时间〉24h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的感染率(70.0%)高于未出现PROM者(50.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3)。3早产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92例(55.8%),足月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654例(85.0%)。足月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及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合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早产儿(85.0%vs55.8%,53.5%vs3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3,P〈0.001;χ^2=8.855,P=0.004,)。此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咽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隔药十字灸联合皮内针在脾胃虚寒型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腹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西医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中医组应用隔药十字灸联合皮内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有差异(P<0.05)。结论:隔药十字灸联合皮内针在脾胃虚寒型腹痛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