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多排螺旋CT(MSCT)横轴位结合MPR技术在老年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CT横轴位扫描,并对兴趣区给予MPR处理,对MPR处理前和处理后的肠梗阻部位诊断率与病因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MPR前和MPR后的诊断准确率对比(p>0.05);MPR前和MPR后的诊断信心对比(p<0.01);MPR前和MPR后的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对比(p<0.05)。结论对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多排螺旋CT横轴位结合MPR技术诊断,能够准确确定梗阻部位,提高梗阻诊断率。
简介:目的:介绍直接检眼镜彻照检查法(简称检眼镜彻照法)对角膜塑型眼及后房型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mplantablecollamerlens,ICL)屈光矫治眼(简称ICL植入眼)筛查鉴定的有效性,并做初步理论分析。方法手持检眼镜对参加招飞或征兵体检的18342名受检者的瞳孔区进行正、侧面彻照,以瞳孔区橘黄色反光为背景,观察瞳孔区是否存在特异性暗影,暗影可用小孔照相机通过检眼镜观察孔拍照存留。结果筛查检出角膜塑型者181例,ICL植入者7例。结论检眼镜彻照法可准确检出角膜塑型眼和ICL植入眼,操作便捷高效,适用于招收飞行学员等军事人员的群体性医学筛查。
简介:摘要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多因交通事故、机械操作损伤引起,其创伤严重,且合并肌肉、肌腱、神经、骨及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往往伴有严重的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常发生皮肤或创面感染,产生大量的渗液,可造成大面积皮肤坏死、感染,二期修复困难。严重影响伤肢的外观和功能恢复,甚至有导致截肢的可能。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是由Fleischmann等首创,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对于肢体大面积脱套伤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简易气囊分离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全身麻醉下,采用自制简易气囊分离技术建立腹膜前间隙行TEP手术42例(54侧),其中双侧腹股沟疝12例。腹股沟斜疝38侧,腹股沟直疝16侧。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单侧手术时间(28±10)min,双侧为(49±15)min。术中出血(4.3±1.8)ml,均无腹膜破裂。术后出现阴囊气肿3例,下腹壁腹膜外积液2例,经穿刺抽吸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2.4±1.2)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5.2±1.7)d。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未见复发和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TEP手术中,采用自制简易气囊分离技术建立腹膜前间隙是安全可行和经济实用的,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和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CSI)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含脂病变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30例含脂病变反相位与同相位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120例妇科急腹症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和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相符几率为92.5%。其中诊断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7.5%,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结果符合几率为95.8%,诊断为卵巢肿瘤破裂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0.0%,诊断为盆腔炎的结果符合几率为100%。通过确诊之后能够更好的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治疗。结论超声检测的优点有方便、快捷以及确诊率高等,可以有效的对妇科急腹症加以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AE)、常规超声(US)及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及钼靶X线技术对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的10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总结分析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及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04例患者乳腺病变手术病理诊断良性39例,恶性65例。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诊断结果:(1)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声弹性评分为1~2分(92.3%,36/39);恶性病变声弹性成像评分为3~5分(86.2%,56/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88.4%(92/104)。(2)术前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7例,恶性病变53例,超声显示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未见明显微小钙化;乳腺癌恶性征象为毛刺征(76.9%,50/65),病变厚度/长度比>1(73.8%,48/65),血流阻力指数>0.7(70.8%,46/65),病变内多见微小钙化(53.8%,35/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5%(90/104)。(3)术前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54例,乳腺病变恶性超声征象为致密影(73.8%,48/65),毛刺征(70.8%,46/65)及钙化(69.2%,45/65);乳腺良性病变无上述超声征象;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3.7%(87/104)。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结果:(1)术前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97/104)。(2)术前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1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4%(94/104�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浅表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原发性或转移性或术后复发的浅表实体肿瘤共93例(包含118个病灶)经超声引导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根据术中情况分为完全覆盖病灶组(99个病灶)和部分覆盖组(19个病灶),术后10d、1个月及3个月超声进行复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d、1个月、3个月随访。术后10d内全部瘤灶超声图象无明显改变;1个月后完全覆盖组的99个病灶78个病灶体积缩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3个月后完全覆盖的99个病灶中78个病灶体积缩小、形态模糊,无明显血流信号,部分覆盖组的19个病灶体积或不变或增大。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71.2%(84/118),冰球完全覆盖病灶组有效率78.8%(78/99)明显高于部分覆盖组有效率31.6%(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1,P<0.01)。结论氩氦刀治疗浅表实体肿瘤的疗效确定,超声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肿瘤过程有助于发挥其最大的冷冻效率,术后随访复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的应用效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有效判断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的76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骨髓移植、多种干细胞联合移植标本。收集标准为融合基因(BCR/ABL、AML1/ETO)阳性表达,受体的性别需要不一致,或者是满足上述两项条件的,将这些移植标本分为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不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两个组。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者使用相应的基因探针进行检查。不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者检测需要使用基因探针或者是联合使用XY染色体探针。结果在53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中有,31例供、受者骨髓嵌合率≥99.00%,16例早期嵌合率偏低在81.32%到97.68%,经过随访,嵌合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上升到≥99.00%,微量残留病灶(MRD)呈阴性,在接受移植之后,之前的病不再复发。6例早期嵌合率偏低分为为99.00%至100.00%,但是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MRD比例呈上升趋势。23例供、受者性别相同allo-HSCT受者中有16例在进行移植之后没有检测到之前的基因异常情况。3例被检出有少量的残留病灶,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进行减量治疗或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之后明显下降,现在还在缓解治疗中。4例在进行移植之后3个月左右出现原来的基因异常情况,在进行复查的时候发现为原病复发骨髓。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简单、快捷、准确性高并且还存在很强的特异性,在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缺血性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方法选取因心前区疼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1例、心肌梗死组2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分析心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前壁、前间隔、后壁、侧壁、下壁及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的旋转运动存在多节段上不同一性,幅度及形式上也与对照组存在不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底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前间隔及后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壁、后壁、侧壁、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收缩期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尖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后壁、侧壁及前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前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前壁及下壁舒张期旋转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NICU早产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败血症的关系。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出生后第1天采集胎粪,之后于每周龄时或评估败血症时采集粪便样本,直至出院或生后8周。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rRNA-V3区进行DNA测序,应用MG-RASTV3.3.6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分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例早产儿共采集生后1、7、14和21d的12份粪便样本,其中5份样本PCR扩增失败,7份样本(例1生后14、21d;例2生后7、21d;例3生后7、14、21d)DNA测序成功进入分析。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1.3±0.8)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540±144)g。3例均生后应用抗生素,其中例1母亲有产前抗生素暴露史;例2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7份样本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OTU值为381~608,微生物丰度较高,且与日龄呈正相关,其中例2生后7d样本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27份样本共检测到18个菌门,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例1生后14和21d样本分别占97.52%和49.11%,放线菌门在例2生后7d样本占99.46%;3共检测到172个科,其中63科为7份样本共有;相对丰度≥1%的科共检测到10个,例2生后7d样本棒状杆菌科占97.90%,21d样本中葡萄球菌科占27.16%;4聚类分析显示,同一研究对象不同时点肠道微生物相似性较高。结论早产儿产前抗生素暴露及出生后早期抗生素暴露可能会显著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正常菌群的定植。发展为败血症的早产儿生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以致病菌占优势的肠道微生物区可能与败血症的发生相关。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循环及局部溃疡处理等。在截趾和彻底清创后,往往需要换药来促进愈合。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逐渐被引入糖尿病足溃疡治疗领域。自2010年5月以来,我科对近100例患者实施了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治疗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