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20.07——2021.07阶段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资料,共计66名。以护理方案分出常规组(基础护理)、实验组(无缝隙护理),每组33名。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现、睡眠质量。结果:经对比实验组的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情绪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后,能改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预后,建议普及。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无缝隙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胸痛伴心机缺血患者在临床应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小组对比分析,验证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62例胸痛伴心机缺血患者中开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内在我院急诊接受的281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接受我院常规急诊管理模式,对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同样在我院急诊接受的281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接受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并对最后数据进行整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后,各项数据均显优(P < 0.05),说明有意义。结论: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在为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救治过程中,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对此可广泛推广。

  • 标签: 胸痛 心肌缺血 急诊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产生的效果以及运用该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中选择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做样本,实施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肌缺血检出率观察组更高,两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较对照组高;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提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集中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及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在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的106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并将冠脉造影做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组对比可见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经计算可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为64.84%,而特异度为46.67%;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为89.01%、特异度为80.00%,两种检查进行对比可见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对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确诊率,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60名接受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进行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统计所有病人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和检出率。同时对比护理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在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最少3次,最多15次,平均(8.1±1.6)次。每回持续时间最短10min、最长18min,平均(14.2±2.7)min;在所有病人中,心肌缺血发作45例,发作率为75%。总发作次数为329次。而心肌缺血发作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在00:60-12:00。同时在护理期间,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8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39例,将整体护理干预患者纳入观察组39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发病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负性情绪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整体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5到2023.5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50例,临床采取不同检查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根据检出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断检查特异性、灵敏度均较高,而且误诊漏诊概率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准确了解身体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问题,为治疗指引方向,尽早治疗恢复健康,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拟诊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发作频次上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压低幅度ST段压低幅度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DCG诊断SMI灵敏度为82.35%,特异性为87.50%,误诊率为12.50,漏诊率为18.65%。结论 DCG基于其多通道与大容量等优势,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心脏的供血情况,对诊断SM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特异性,且灵敏度较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整体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时段确诊并接受治疗10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症状发作、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整体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其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对其进行诊断,并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发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 心电图ST-T改变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机体内皮功能紊乱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只雄性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方式模拟心肌缺血,并根据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时间(30 min、90 min、180 min)和是否使用卡托普利将其分成观察Ⅰb组、观察Ⅰa组、观察Ⅱb组、观察Ⅱa组、观察Ⅲb组和观察Ⅲa组,对各组大鼠的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心肌细胞凋亡率进行测定。结果在a组大鼠中,观察组大鼠CEC、ET水平较对照组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NO水平较对照组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均P<0.05);在使用卡托普利进行预防性干预后,观察Ⅱb组、观察Ⅲb组大鼠CEC水平、ET水平均分别低于观察Ⅱa组、观察Ⅲa组,NO水平均分别高于观察Ⅱa组、观察Ⅲa组(均P<0.05);a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从高到低依次为观察Ⅲa组[(235.71±40.25)%]>观察Ⅱa组[(197.28±43.56)%]>观察Ⅰa组[(138.55±32.87)%]>对照组[(5.81±2.02)%](均P<0.05);观察Ⅱb组[(125.67±26.51)%]、观察Ⅲb组[(124.91±33.28)%]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分别低于观察Ⅱa组、观察Ⅲa组(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发机体出现内皮功能紊乱与心肌细胞凋亡率上升,此种变化程度与缺血再灌注时间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适当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进行抑制。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内皮功能紊乱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ibinin,SI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L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预处理组(n=20),术前7d开始灌胃给药;采用结扎冠状动脉3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h后,通过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IVI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bcl-2mRNA、Bax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NF-kB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经SIL中、高剂量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LVIDd并显著提高FS、EF和SV,其中SIL高剂量预处理组LVIDs显著降低;显著降低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显著上调bcl-2mRNA表达并下调BaxmRNA表达、显著提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caspase-3、NF-kB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IL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IL改善心功能、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水飞蓟宾 心肌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CASPASE-3 NF-KB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治疗的55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护理措施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23.15±5.26)分,睡眠质量(5.56±1.11)分,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整体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具有不同白细胞水平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动物模型,研究白细胞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制作有关动物模型,并进行了血液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与经典法复制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相比,白细胞增多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模型血清中CK和IDH活性显著增高,而白细胞减少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模型的以上指标多为正常,提示白细胞增多与心肌缺血性损伤(MII)加重有关。结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具有不同白细胞水平的复合病理模型比经典病理模型更直观、更清楚地反映了白细胞在MII是的作用,用于研究白细胞在MII中的作用机制更为合理、实用。

  • 标签: 急性心肌缺血 白细胞增多 动物模型 合病 CK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用。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对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ST段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00%,实验组是97.78%,P0.05;治疗后,实验组ST段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血压、心率情况明显下降,P

  • 标签: 中医补气活血法 心肌缺血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由症状性心肌缺血)、42例观察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率更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取得的效果显著,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4-2022.4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模式)和研究组(整体护理模式),分别40例。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有关临床指标(发病次数、发病时间、ST段压低减少次数、向下移动减少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体 老年 冠心病 无痛性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物质,可以转运蛋白质、细胞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等过程,进而发挥调控相应受体细胞功能的作用。细胞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分泌的外泌体数量以及转运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后通常通过溶栓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现再灌注治疗,而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是血管再通后的常见现象,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再生、氧化应激、心室重塑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泌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心肌梗死后早期溶栓、冠状动脉介入等再灌注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有效减轻MIRI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吗啡除镇痛作用外,可以激动心脏及心脏以外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的阿片受体引发心肌保护效应。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枢(侧脑室、鞘内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水平)吗啡预处理调控多种介质(腺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吗啡应用于临床改善MIRI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侧脑室注射 鞘内注射 吗啡 预处理 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