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性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华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胃癌病灶和淋巴结的光谱CT碘浓度(IC)值相关定量参数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5例胃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光谱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中所有送检淋巴结中是否有转移淋巴结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病灶组(32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23例)。再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报告上记录的淋巴结的性质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淋巴结组(25枚)和未转移淋巴结组(27枚)。获取动静脉期胃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值(ICa和ICp)、标准化IC(nIC)值(nICa和nICp),计算病灶和淋巴结的动静脉期IC和nIC值的差值∆IC和∆nIC,计算淋巴结ICa与ICp的比值动脉增强分数(A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各参数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淋巴结转移病灶组的ICp、nICp、∆IC、∆nIC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P均<0.05),AUC分别为0.738、0.746、0.811、0.821。转移淋巴结组的淋巴结短径、ICa、nICa、AEF值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P均<0.05),AUC分别为0.821、0.832、0.734、0.863。胃癌病灶ICp与∆IC、∆nIC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3.29,P=0.016、0.001),nICp与∆IC、∆nIC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09,P=0.036、0.002)。淋巴结nICa与ICa、AEF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41,P=0.037、0.016)。结论光谱CT IC值相关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性质,其中病灶的∆IC、∆nIC和淋巴结的AEF值效能最优。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碘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体纯合区域(ROH)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 116例孕妇的SNP array检测结果,对检出ROH(以5 Mb为阈值)的孕妇进行随访,分析ROH与胎儿异常表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4例近亲婚配孕妇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ROH区域潜在的致病性变异位点。结果(1)共检出ROH 39例,检出率为0.76%(39/5 116),其中25例(64%,25/39)仅在单条染色体上检出,以11号染色体检出率最高,提示单亲二倍体的风险;14例(36%,14/39)在多条染色体上检出,常见于11、1、3、4、8号染色体。(2)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ROH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12例(1.78%,12/676)、超声检查结果异常孕妇中检出12例(0.37%,12/3 284)、近亲婚配孕妇中检出4例(4/4)、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中检出3例(0.92%,3/326)、产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2例(1.15%,2/174)、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检出2例(4.00%,2/50)、高龄妊娠孕妇中检出2例(0.79%,2/253)、遗传因素孕妇中检出1例(0.56%,1/178)、其他孕妇中检出1例(0.58%,1/171)。(3)39例产前检出ROH孕妇的随访结果显示,足月产16例,人工终止妊娠15例,早产存活2例,胎儿足月胎死宫内1例,失访5例。结论染色体ROH现象并不罕见,通过分析产前诊断中ROH的检出率,结合胎儿表型及产后随访结果,探讨ROH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了解ROH与其表型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单亲二体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微阵列分析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纯合区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数字图像中粘连目标区域的自动、准确分离是图像分析的难点和热点,直接影响着各类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对凹点分析、椭圆拟合和流域变换三类粘连目标分离方法的主要步骤、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凹点分析法适用于分离轮廓凹陷明显的少数凸性颗粒构成的简单区域;椭圆拟合法往往适用于有粘连的特定颗粒的自动计数;而流域变换对较多数目颗粒构成区域具有较强的自动分离能力,具有可并行处理、分离彻底等优点。这对有涉及粘连颗粒自动分离的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图像分析 粘连 重叠 自动分离 凹点分析 椭圆拟合
  • 简介:该文论述了单位时间服务量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单位时间服务量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工时测定法、实耗工时统计分析法、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并运用个人判断法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位时间服务量在测算卫生人力资源需要量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单位时间服务量” 卫生人力资源 资源配置 区域卫生资源 卫生机构
  • 简介:HER-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HER-2过表达与晚期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和OS缩短显著相关[3]。HER-2蛋白包括三个区域,即胞外区域(extracellulardomain,ECD),跨膜区域与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HER-2ECD可从乳腺癌细胞表面裂解并游离到血液中[4]。

  • 标签: 基因 ERBB-2 乳腺肿瘤 治疗结果
  • 简介: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发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促进国家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部署、运维难度,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圳中科金证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中“云端”工程的主要执行者,依托于自有核心云计算技术构建的健康云体系,提供面向政府、医卫机构和居民个人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 标签: 健康云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云计算 全民低成本健康 海云工程 自主可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正常早孕绒毛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及正常早孕的绒毛组织各30例,对组织中H19基因启动区域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及对照分析,并对两组绒毛组织中的三种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19上游DMR中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提示两组间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自然流产组中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1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早孕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DNA甲基化水平的明显下降,下调DNA甲基转移酶中DNMT3a与DNMT3b的表达可能是甲基化水平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DNA甲基化 H19基因 自然流产 印迹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以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时间将患者分为胸痛中心建设前组(n=96)与胸痛中心建设后组(n=12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病-球囊扩张(S2B)、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变化,同时记录患者90d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时间数据及随访90d终点事件对比,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均优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区域性 胸痛中心建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经腹腔镜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麻木疼痛少,已成为当前主流术式。然而资料统计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没有使并发症和复发得到彻底消除。通过分析腹膜前间隙肌耻骨孔区域的膜解剖平面结构,得出当前3D塑形补片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尝试提出改进补片设计的方案。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肌耻骨孔 膜解剖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指导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4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EUS检查,分区记录淋巴结在各区域分布,手术均分区域行颈淋巴结清扫,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CEUS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9.4%,对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62.7%,各区域淋巴结诊断的符合率最高为VI区94.1%,其次依次为II、III、IV区,分别是89.7%、86.6%、79.9%,最低为V区50.0%。颈淋巴结转移分布依次为VI、III、II、IV、V区。结论CEUS对各区域转移率淋巴结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大致做到对各区域淋巴结的定性、定位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方式及清扫范围。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肝消痈汤联合区域灌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肝脓肿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人,治疗组为清肝消痈汤联合静脉抗生素加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抗生素,对照组为静脉应用抗生素加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抗生素,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好转快、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肝消痈汤联合区域灌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前期的方法,药物易得,操作简便,且症状好转快、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

  • 标签: 清肝消痈汤 区域灌注 肝脓肿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LBBP电极的定位评价,DTV-L等参数可作为LBBP电极定位评价的量化指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左束支区域起搏 起搏电极 超声心动描记术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ICER1基因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的热点区域突变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2017年诊断的43例SLCT及40例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stromal tumor,SCST)标本,采用Sanger法检测DICER1热点区域突变,根据年龄、组织学分化、复发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析与突变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22例(51%,22/43)SLCT检测到突变,而其他40例SCST未检测到突变。SLCT中最常见突变为第24号外显子p.D1709N突变(41%,9/22),其次为第25号外显子p.E1813K突变(14%,3/22)。在1例微囊型SLCT中检测到移码突变(c.5464delG,p.M1837fs*16)。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突变多见于<40岁的患者(P=0.046),与临床症状、组织形态、肿瘤复发之间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DICER1热点区域突变为卵巢SLCT特征性的分子病理改变,其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SLCT与其他诊断困难的SCST。DICER1热点区域突变多见于年轻患者(<40岁),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表明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性索-性腺间质瘤 DICER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法区域性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精准肝蒂解剖后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年龄平均(47.1±3.5)岁。采用锐性+钝性相结合精准解剖肝蒂,显露门静脉、肝动脉,结合术中B超声技术,精确判断肝组织缺血范围,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后规范切除肝段和(或)肝叶。结果36例均成功完成鞘内法区域性血流阻断入肝血流,规范切除肝段和(或)肝叶。平均手术时间(60.6±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3.6±35.5)ml,平均术后住院(7.3±1.6)d。结论只要熟悉掌握肝门板解剖,做好手术计划,手术技能娴熟,鞘内法区域性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医联体同质化全科师资教学过程管理的意义和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通过建立医学教学中心平台、加强师资培训和带教效果的提升,规范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措施,可以提高全科师资的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探索和实践,医联体同质化全科师资教学过程管理对缓解医疗资源不足、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联体同质化 全科师资 教学过程管理 区域医疗管理
  • 简介:摘要: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检验中心建设有多种发展模式,并各具优势。但检验中心也存在人员资质、联合效能、信息化程度和检验前管理等诸多问题困难,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建议从政策支持、开展交流学习、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架构、检验前质量控制和增加服务模式等五个方面不断完善,以期达到利用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检验中心建设有多种发展模式,并各具优势。但检验中心也存在人员资质、联合效能、信息化程度和检验前管理等诸多问题困难,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建议从政策支持、开展交流学习、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架构、检验前质量控制和增加服务模式等五个方面不断完善,以期达到利用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