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主要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得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得到相对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拥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及补充褪黑素对骨转换状态的影响。方法以6周龄Wistar雄鼠为研究对象,分为SD组、正常对照(NC)组和补充褪黑素的SD(SD+MT)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72 h睡眠剥夺模型,监测骨转换指标变化,检测骨组织的组织蛋白酶K(CTSK)mRNA,以及血皮质酮、褪黑素水平。结果急性睡眠剥夺破坏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水平迅速明显降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水平在24 h内出现升高(P=0.003),并在72 h内持续增加,补充褪黑素可降低β-CTX水平[(512.4±95.8)ng/mL对(696.0±76.5) ng/mL,P=0.004],破骨相关基因CTSK表达也明显下调。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可使骨吸收增强,补充褪黑素后可部分缓解这一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的389例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全部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对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总结。结果患者出现咳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但三种药物出现咳嗽与低血压情况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的药物,需要停药的几率比较小,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简介:目前临床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趋势。作者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4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观察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与四类药物在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旨在探讨其联合用药的利弊,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急诊抢救中常见的危重症.早期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可使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再通.从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改变以及c-fos上调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至6月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1例静脉曲张患者(曲张静脉组)和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正常静脉组)纳入研究,采集大隐静脉进行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原代培养VSM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划痕法检测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曲张组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增厚,细胞排列紊乱。与对照组比较,曲张组c-fos和骨桥蛋白(OPN)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t=4.872、6.221,P<0.05),且c-fos表达与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Α)呈正相关(R2=0.509,P<0.01)。来自曲张组的VSMCs增殖(0.851±0.048比1.493±0.064,t=13.990,P<0.05)和迁移(0.403±0.032比0.708±0.033,t=9.335,P<0.05)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曲张组VSMCs的c-fo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t=17.270,P<0.05),伴随着α-SMA的降低(t=3.329,P<0.05)和OPN的增加(t=5.990,P<0.05)。结论病变标本中c-fos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表型标志物(OPN/α-SMA)也发生改变。曲张组原代培养的VSMCs具有增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c-fos的上调可能在VSMCs表型转换中起作用,进而参与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 用血管紧张肽 转化酶抑制药( ACEI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4 月~ 201 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92 例 冠心病 患者象, 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 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 例 。 对照组采 给予地高辛治疗 ,观察组 采用 ACEI 治疗 ,比较两组 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以及重复住院率、病死率。 结果: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 为 95.12 %高于对照组的 80.49 %;观察组 的重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 34.15 %、 7.32 %均低于对照组的 58.54 %、 24.39 %;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如 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 用血管紧张肽转 换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人工流产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站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109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原因的分析研究中发现,人工流产的原因较多,其中较为普遍的原因是未用避孕药具、安全期避孕失败、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和避孕套避孕失败。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发现,①人工流产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性发育、性成熟有提前的趋势有关,未婚女性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呈明显上升趋势。②人工流产人群高学历者偏多。其原因可能为高学历妇女容易选择自控性强、方便、短效的避孕措施,但对这些避孕方法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避孕失败。③未婚人数多于已婚。随着性生活开放程度提高,未婚同居变得很普遍,这部分群体缺乏生殖健康知识,人工流产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同居不避孕或避孕失败率高。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人工流产的重视,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有效控制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