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教育正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向素质培养转型的今日,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内的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两者的变革、发展是否同步、合拍?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急需深化。因为教育观念、目标的转变促使教学法改变,而惟有教学方法──包括课程模式的相应更新,才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历史及现状的反思一、观念和目标首先,我们探究一下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现这种转变的新的音乐教育目标。在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①一书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一有“乐教”、“移风易俗”、培养高尚完美之人的终极目标;二有政治思想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目标;三还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音乐教育本体目标。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目标一与二被片面强调,目标三则被忽略,使音乐课无异于政治课、思想教育课。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不能说已完全绝迹,但起码可以说音乐教育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对音乐教育而言,三个目标一个都不能少,而且终极目标和社会目标也须通过本体目标的实现才能很好地实现,否则音乐教育就失去了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个性,就不成其为音乐教育了。可见,本体目标的落实是音乐教育...
简介:近两年来,闽南一带看过我创演的《方言喜剧小品》VCD专辑的观众,知我者称我大有进步,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我自1961年考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学戏(应工丑行),从艺三十六年后,又得以领导荐拨“改行”当了将近十年的泉州南音乐团的艺术管理。然而,三十六年的粉墨春秋,三十六年的舞台表演艺术生涯却是我一生中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演员情结。尽管日间有诸多行政事务需要协调、奔走、解决,但是,到了深夜躺在床上昏昏入睡,依稀梦里的我,似乎还在舞台上扮演着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陈三五娘》的“卓二”、《苏秦假不第》的苏秦兄“苏乙”、《陈仲子》的“公孙樵”,以及现代戏《柯山红日》的“土登活佛”、《海岛女民兵》的特务“刘阿太”……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一幕幕叠出闪回在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