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鲁迅在谈到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时,说它“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并说他搞小说创作:“大约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1934年,鲁迅又在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的结论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充分肯定了“拿来”的重要性。这是鲁迅对文艺创作中的借鉴与提高关系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他从创作开始时就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正是遵循了这条基本原则,鲁迅在借鉴和吸收了西方作家创作营养的同时,写出了有极大影响的前期小说。从《呐喊》和《彷徨》的创作实际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作家的创作对鲁迅的影响不仅是很大的,而且有的甚至是宜接的。这种借鉴的最突出表现,首先是故事情节构思的一致性。如鲁迅《药》中华老栓用馒头醮了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其儿子治病的故事,就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十分相似。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写的是一个为工人谋幸福而被捕并因长期带着刑具使手变成了“白色”的革命者,在被送往刑场处以死刑的时候,后边却跟着一群企图能够得到一截绞死他的绳子的工人。因为,他们认为,那绞死?
简介:<正>鲍义志是青海高原的土族青年作家,是1991年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八十年代中期他登上青海文坛时,正值小说界风格流派、学说主张异彩纷呈.热闹喧嚣之际。他在密切关注、深入研究诸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对一切流派的精髓采取“拿来主义”的同时,没有眼花缭乱,迷失方向,始终将自己的艺术根须扎在家乡的热土中,在古老的土族之乡执著地耕耘,开拓着属于自己的文学原野。鲍义志生长在孕育了我们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流——黄河之畔。他裸着双足在大河的涛声中送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由于父亲成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举家被押送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