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写中共历史方面的文章、专著,离不开引证。一般说来,引证有两类,一是观点的引证,一是材料的引证。前者的目的,是加强作者论述和分析的权威性、说服力。比如,一篇文章讲到中国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就要引用毛泽东有关的话予以强化。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从现有的文章、专著以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来看,不少人误以为引用越多越好。其实,文字的说服力,并不取决于引用的多少,而关键是作者的分析是否到位,是否深刻,历史的论证和逻辑的论证是否结合得好。毛泽东、邓小平的著述很少引用别人的话为自己佐证,而其说服力很强是公认的。有话自己说,没话就别写,这应该是写东西要遵循的原则。当然我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引,必要的引证还应该有。
简介:通过统计发现,法释〔2016〕9号实施以来,受贿犯罪人呈现出性别比例失衡,年龄分布集中,高智商化等特性。在不法方面,工程项目等经济性较强的节点成为催生受贿的主要来源,犯罪数额以较大、巨大为主,但受贿行为本身的成本巨大。结构化理论中的规则与资源能够对受贿行为产生一定的解释力,而行为主体经济活动范围的有效界定、组织行为过程的公开化、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刑量配置的公正性以及转变治理观念治理受贿犯罪的有效策略。
简介:目的解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其在行政裁判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而目前研究很少基于行政法规范这一特定领域加以考量,对目的解释方法在行政裁判实践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亦缺乏回应。本文从行政法律文本的实证考察出发,分析其第1条所呈现出的"目的化"趋向,即宏观层面的"目的"特征化趋向明显、中观层面的立法目的向多元化发展、微观层面的目的之阐述更具明确化,在此语境下展开对行政裁判目的解释的地位及其规则的讨论:从行政立法"目的化"对目的解释的影响来看,理论上将促进目的解释方法研究的发展,观念上有利于强化法官目的解释观,实践上有助消解目的解释的司法困惑;在行政裁判中,应赋予目的解释特殊地位,确定其在解释方法上的终极标准性意义;就目的解释的规则而言,要正确处理不同"立法目的"之间的关系,确立"显性目的"相对于"隐性目的"的相对优势,促进整体目的与条文目的之互动与融合,并对整体目的与整体目的之间的适用冲突设计解决之法。
简介:利益一致关系或利益冲突关系是多个利益主体间的一种社会联系,政府及其机关和公众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关系,利益只能存在于社会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