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高考改革历程回顾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建国以来国家就十分重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逐步恢复高考制度的基础上,1985年,教育部委托广东省开始研究高等学校招生标准化考试改革试验,1989年向全国推广标准化考试。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上海试行在高中会考基础上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的高考改革方案。1990年,国家教委提出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的意见。1991年,国家教委批准湖南、云南、海南三省进行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高考科目组改革试验。1993年,国家教委试行高考科目“3+2”方案。1994年,国家教委向全国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建立标准分数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逐步推广标准分数制度。
简介:数据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天气预报和网络监控。这种随时改变概念的现象叫做概念漂移。如果不处理好概念漂移不仅降低聚类的质量,并且还会导致错误的聚类结果。现有的概念漂移算法大多都依据分类算法,根据分类算法中的错误率来判断概念漂移。然而,在随时变化的数据流中很难发现类标签。在聚类检测概念漂移中,很多聚类算法都是再概念漂移检测之前,所以当发生概念漂移的时候还要重新聚类。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网格的数据流聚类和概念漂移检测算法,这个框架采用了一种策略动态地改变滑动窗口。由于用到了密度网格技术,它提升了DCDA检测算法的效率,并且利用可变滑动窗口替换了固定滑动窗口以适应数据流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我们的框架在准确率和时间效率上好于DCDA。
简介:研究性学习进入“瓶颈”。制度和课时保障,组织周密,安排科学,是“常态化”研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和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