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采用HCV-RND和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228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抗-HCV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HCV-RNA采用实施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CV-RNA的总检出率为88.16%(201/228);抗-HCV总检测率为85.53%(195/228),两种联合检测结果为98.25%(224/228),HCR-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ALT阳性率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HCV-RNA联合抗-HCV检测,可尽早的确诊HCV感染。
简介:目的: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试验研究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并与药典方法进行了比较,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正己烷-丙酮(5∶1)洗脱纯化样品,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RTX-1,30m×0.32m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80℃,以8℃/min升温至250℃并保持10分钟;气化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氮气;线速度:1ml·1min^-1;进样模式:无分流;结果: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PCNB有机氯类农药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4 月 ~2019.4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选取的例数为 45 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选取例数为 45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效果。 结果: 在经过检测后发现,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和果糖胺的数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研究组确诊的例数为 43 例,确诊的概率为 95.6% ,确诊概率较高,剩下 2 例疑似病患在经过再次诊断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结论: 在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能够作为有效的检验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1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数量3-4ml,患者行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值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范围为60mmol/L以下;60-110mmol/L;110mmol/L以上,甲组乙组均为30例,丙组为20例;所有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分析其RUL值。结果:ELISA存在差异,P<0.05,在CLIA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患者行HIV抗体检查时,使用ELISA实验方法若存在溶血,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而CLIA实验方法不会受到溶血标本的影响,准确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验结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本院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血HBsAg阳性1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阳性1例、梅毒抗体阳性5例,共占比27.00%(27/100),其中女性低于男性(p60岁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消化科占比40.74%(11/27)、普外科占比25.93%(7/27)、肿瘤科占比18.52%(5/27)。结论:临床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肾功能损伤进行分组,分为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均对其实施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比较两组检查人群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损伤组患者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非损伤组,阳性率也高于非损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高,可以为患者是否出现肾功能损伤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病组,选择同期我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检查者均采取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观察和对比两组检查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以及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水平。结果:患病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2.00%、68.00%、40.00%,健康组分别是30.00%、9.00%、12.00%(P<0.05);患病组检查者的IgG水平比健康组高,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确切诊断作用,对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综合免疫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脑血管患者中心动脉压监测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3月开始,至2021年4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进行的心血管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受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动脉压、周边动脉压以及ABI的检测,并且需要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参数。结果:观察组的各中心动脉压以及ABI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通过使用中心动脉压进行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确诊有该疾病的患者,对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为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拭子与痰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期间的可靠依据作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期间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与痰标本,共计收集到60例患者标本。比较咽拭子与痰标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结果: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内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研究组予以神经肌电图检测,检测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检测疗效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应用显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供血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最后诊断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中,其效果显著,可及时发现周围神经的病变,提高诊断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测序技术在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中的122株细菌和3株霉菌,为连续8月时间经收集所获取,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依照生化鉴定相应的结果,选取在种属分类学上存在一定代表性的细菌应用一代测序技术加以鉴定分析,相互验证菌株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菌株生化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不一致的菌株,根据镜检、生长特点及其菌落形态,将参考测序鉴定结果当作依据。编号24细菌测得16SrDNA片段种,不能针对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加以有效区分。编号2和编号3种霉菌测得LSU rDNA片段种,针对绳状青霉菌、绳状篮状菌、岛青霉菌、青霉菌变种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分。结论 一代测序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更为深入地与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进行融合,以实现快速、准确鉴定,并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建库溯源,以确保测序工作开展的高效与准确。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87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抽取3--4毫升血液标本,以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为110mmol/L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同一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化学发光值以及吸光度A值进行检验,并进行对比。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RLU值对比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验溶血标本时极易受到标本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而化学发光免疫吸附法受溶血标本影响较小,在HIV抗体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