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术后确诊的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4.82%、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4.8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显示效果优,可便捷地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且检查方便快捷、安全无创、费用低,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颊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最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住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使用微创技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开时间为2019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研究过程中选择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患者9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效果,本次采用对比的研究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技术治疗既PFNA手术治疗),两组依据1:1的比例各分得45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治疗期间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本研究中的主要数据,统计后将两组数据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较短;换药次数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67%)、(4.44)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8.89%)、并发症发生率(13.3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对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微创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临床中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简介:《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应用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于护着的胃排空以及收容等进行评估,并且针对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的临床以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的就诊患者当中选择FD患者43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受试者的液体应用试餐负荷实验,针对患者初始饱足感的引入量以及最大饱足感时液体引入量进行记录,并且借助超声技术来进行两组受试者在近端胃与远端胃的初始饱足感、最大饱足感两个阶段以及患者饮后30、60、90以及 120min时的面积,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患者的胃容积、胃排空半时间以及患者的远端与近端的胃容积比值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初始饱感时,引入量以及近端胃容积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近端胃容积平均(675±172)cm²,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163)cm²,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近端胃以及远端胃在胃半排空市场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老年Ⅲ、Ⅳ度烧伤创面采取负压创面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所收治的中老年Ⅲ、Ⅳ度烧伤患者资料 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 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负压创面治疗,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中老年Ⅲ、Ⅳ度烧伤患者采取负压创面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手术之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使其治疗费用降低,属于目前治疗中老年Ⅲ、Ⅳ度烧伤的有效方式,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