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
简介:调查分析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医院近5年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反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保障安全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8.12所有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有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血液制品种类及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年共输血10098人次,发生不良反应病例48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46%(10/2140)、0.87(19/2169)、0.37(8/2124)、0.32(6/1899)、0.28(5/1766)。发生26例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6例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4例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红细胞22例、血浆3例、血小板1例。发生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分别为红细胞7例、血浆8例、、血小板1例、冷沉淀0例;1例输注血浆、血小板和2例红细胞发生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为输注红细胞制品;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调查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推广自体输血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有反复输血史和孕产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几率较大;发生不良反应类型与血液制品种类相关,临床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把握好成分输血和精准输血,做到安全有效用血。
简介: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和特殊反应。其次,分析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按要求用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文章强调了家长和医生在儿童用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此外,家长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遵循医嘱使用药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和特殊反应。其次,分析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按要求用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文章强调了家长和医生在儿童用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此外,家长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遵循医嘱使用药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目的探究血液透析(HD)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3.6)d,治愈率为92.5%(37/40);治疗前尿肌酐(Cr)为(432.5±36.6)μmol/L,血尿素氮(BUN)为(29.2±4.8)mmol/L;治疗后Cr为(213.1±94.2)μmol/L,BUN为(9.3±4.6)mmol/L。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4.2)d,治愈率为72.5%(29/40);治疗前Cr为(426.3±33.5)μmol/L,BUN为(28.8±4.6)mmol/L;治疗后Cr为(358.3±102.4)μmol/L,BUN为(14.4±7.2)mmol/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是否具有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100例,随即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50)人,观察组选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综合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阿奇霉素是否具有用药不良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距,而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并未促进儿童恢复,反而容易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社区计划免疫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与护理方法。方法:在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中抽取出100名,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所有儿童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儿童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种儿童开展全程教育护理管理,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管理后与对照组指标结果相比,观察组计划免疫管理质量、家属对儿童接种照顾能力均显著提升,儿童的按时接种率明显提高,接种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在社区计划免疫中开展全程教育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增强儿童及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及重视度,提高儿童家属对儿童接种护理能力和按时接种率,减少儿童接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提升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实施西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择6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从不良反应类型、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对应的临床防治对策。结果 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主要体征为消化系统问题占比为33.3%;神经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心血管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全身性损害占比为10.0%;其他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为11.7%。主要药物类型包括抗菌药物占比为25.06.7%;神经系统药物占比为21.7%;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18.3%;内分泌药物占比为10.0%;心血管药物占比为6.7%。药物给予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占比为55.0%、口服给药占比为40.0%及肌肉注射占比为5.0%。结论 在老年人治疗中,医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并通过精准的宣教帮助老年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开始,收集研究数据,拟定相关计划,直至2022年12月截止共计纳入80例患儿参与分析,以计算机表法分组,对照组静脉滴注,研究组口服用药,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每组患儿40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分析,患儿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较少,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97.50%)比较对照组治疗效果(90.00%)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科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口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在临床使用用药治疗中,推荐口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病科护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以优化药物使用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进行分组,并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结果:高剂量组(>0.1μg/kg/min)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0.1μg/kg/min),且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也更高(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心病科护理中是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但其使用剂量需严格控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尽量使用低剂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