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4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mol·L-1磷酸三乙胺)抽提,离心后,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两化合物均出现4峰,且出现时间一致,保留时间依次在6、10、19、28min,24h处理后,β-L-D4A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的代谢峰;β-L-D4A于2.2.15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至8h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处理2.2.15细胞24h后,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停药后3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h迅速减少,继后16h降低缓慢,于24h时,仍有8h时35.6%(0.32/0.9)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β-L-D4A较之β-D-D4A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细胞内降解缓慢.
简介:对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的西松烷二萜类成份进行研究,从发现具有新颖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1个新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SarcophyolideA(1),和一个已知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7α,8β-dihydroxydeepoxysarcophine(2)。利用现代波谱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
简介:目的考察灵仙新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并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IIA(阳性药,16mg/kg)组和灵仙新苷低、中、高(8、16、32mg/kg)组,连续ig给药7d;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大鼠MIRI模型,缺血40min再灌120min;试剂盒法检测MIRI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6(IL-1β)、白介素-6(IL-6)水平;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TNF吨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灵仙新苷(8、16、32mg/kg)显著降低MIRI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心肌梗死率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TNF-α、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灵仙新苷对MIR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调节Bcl-2/Bax蛋白平衡,减少MIR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科护理人员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公共卫生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归纳影响护理人员应激障碍相关因素以及多元线式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与SASRQ总分及各维度成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 SASRQ总分及各维度成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士ASD与消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科护理人员存在较为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多与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有关,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