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感冒药的合理使用。结果:感冒药所含成分类同,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了解患者所患感冒病症,询问病情,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感冒药 药物成分 合理使用 药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60例口服糖尿病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上报60例相关ADR,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患者中,年龄〉56岁者的发生率为63.33%(38/60),45~≤56岁者为36.67%(22/60);18例(30.00%)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DR,然后依次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6例(26.67%)、慢性肾功能不全15例(25.00%)、糖尿病性血管性疾病11例(18.33%);ADR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25例,占41.67%);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7d最多(39例,占65.00%);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29例,48.33%)。结论:糖尿病药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早发现ADR,及早处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尿病 抗糖尿病药 不良反应
  • 简介: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组胺药,对H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有直接的炎活性,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且长期使用不易出现耐药性。非索非那定的代谢动力学易受几种转运蛋白诱导剂或抑制剂的影响,但未见需调整剂量的报道,转运蛋白对非索非那定代谢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临床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遗传性过敏性斑秃等,且联合其他药物疗效显著。目前,非索非那定微球的鼻内给药制剂正在研发中。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少见,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都未见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不影响胆碱能活性。非索非那定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被推荐于从事安全相关作业人员使用。

  • 标签: 非索非那定 抗组胺药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ST)早期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效的治疗药物品种有限,而且普遍存在易于耐药和对机体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本文以目前研究中的新剂型和新载体材料为重点,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各类新型给药系统进行综述。研究工作进展表现了剂型优化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上的巨大优势。

  • 标签: 给药系统 抗真菌药物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工艺以及其在住院手术患者术后的炎镇痛活性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接收入院的54例住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纳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氯诺昔康进行炎镇痛,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给予芬太尼消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炎镇痛效果及药物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小时以及3小时疼痛程度评分、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氯诺昔康 合成 抗炎镇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动向,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2007—2008年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多种高血压药物的特点和用药趋势。结果:我院33种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中,硝苯地平片、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的DDDs排序居前三位,中成药使用频率较高。用药方式以单用、二联或三联为主。结论:我院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钙通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高血压药。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联合用药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瓣膜 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板蓝根中邻氨基苯甲酸(o-aminobenzoicacid,OABA)的内毒素作用.方法将邻氨基苯甲酸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邻氨基苯甲酸体内内毒素作用;脂多糖(LPS)致小鼠死亡试验测定邻氨基苯甲酸保护作用及邻氨基苯甲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试验,研究邻氨基苯甲酸的内毒素作用.结果0.833mg·mL-1邻氨基苯甲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0.668EU,破坏率为84.4%;0.5%邻氨基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邻氨基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邻氨基苯甲酸有内毒素作用.

  • 标签: 板蓝根 邻氨基苯甲酸 内毒素 脂多糖
  • 简介:摘要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开始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医学领域在对医学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都开始尝试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进行炎免疫治疗,收获了绝佳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中药草当中的炎免疫有效成分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佳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抗炎免疫 中药有效成分 药理学研究
  • 简介:【摘要】文章从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出发,重点分析止咳感冒药、减充血感冒药、抗过敏性感冒药物、解热镇痛感冒药物等四种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作用,并举例介绍不同感冒药物中含有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最后以一例感冒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感冒类型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治疗处方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的药理 临床用药分析
  • 简介:以1-O-乙酰基-2,3,5-三-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为原料,经重排获得1,3,5-三-O-苯甲酰基-α—D-呋喃核糖,其与硫酰氯、咪唑反应生成易去基团磺酰咪唑酯,再经氟代、溴化得1-溴-2-氟-3,5-二-O-苯甲酰基-α-D-阿拉伯糖.继而与二氯腺嘌呤缩合后在碱性条件下脱保护基,即可制得白血病药氯法拉滨,反应总收率为7.33%.

  • 标签: 氯法拉滨 抗白血病药 合成
  • 简介:本文综述预防和治疗移植物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新途径.通过一种GVHD辅助模型来解释GVHD相关的临床症状,讨论药物及其如何干扰GVHD的级联反应.主要综述临床用药信息,不按照作用机制来分类介绍药物.

  • 标签: 预防 药物治疗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临床分期 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感冒患者感冒药物处方420份,分析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420份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98张,占23.3%。其中,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60张,占14.3%;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38张,占9.0%。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发生率高于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份感冒药物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双扑伪麻分散片,占50.7%(213/420),其次为复方锌布颗粒,占29.0%(122/420),愈酚甲麻那敏颗粒占12.9%(54/420),酚麻美敏口服液占3.8%(16/420),复方氨酚烷胺片占3.3%(14/420),酚氨咖敏片占0.2%(1/420)。涉及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包括:解热解痛类、收缩血管类、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及其他类。结论临床应用感冒药物时,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具处方,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多成分抗感冒、流感和过敏药 药理作用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报道我院肾病综合征(NS)凝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探讨药师在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几例NS的凝治疗来阐明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凝血常规及其他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结合凝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效/药动学特性及应用时潜在的风险,对抗凝药物的选择、用法、更换、过渡及联用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凝方案的正确调整对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抗凝 低分子肝素 尿激酶 双嘧达莫 阿魏酸哌嗪 华法林
  • 简介:目的为感冒药在特殊人群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医药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等,在线检索2000年~2010年国内外有关感冒药的文献记录,分析常见感冒药的成份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如不注意合理用药,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结论应重视特殊人群用药问题,最终达到合理用药。

  • 标签: 特殊人群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非布司他是医药领域当中常见的治疗痛风疾病的药物,该药物也被称为非布索坦,最早是日本医药公司Teijin所研制的一类非嘌呤类的抑制剂,多用于治疗由于尿酸过高而引发的痛风。痛风药非布司他于2008年首次后在欧洲和美洲地区上市,在2013年时进入中国市场,与传统痛风药物相比较,非布司他中含有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且更能发挥出抑制作用,同时具备更高的活性,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非布司他还能够用于肾脏功能不全者的痛风治疗当中,因此当前已经成为治疗痛风疾病的主流药物之一。

  • 标签: 抗痛风药物 非布司他 合成方法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凝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