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生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生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简介: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很多医院都展开了和网络技术相关的业务,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医院节省运营费用,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影响医院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芪苈强心胶囊中已知结构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分析与强心西药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似的中药成分,并寻找比对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以期为新药研发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西药的分子集构建,进行中西药分子的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比对,同时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进行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结合的探讨。结果:我们利用软件构建了45个中药成分和3个强心类西药成分的平面结构和三维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相似度的比较和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5个中药分子整体与洋地黄毒苷的相似度最高,同时中药分子中黄芪苷和人参皂苷与各西药分子的结构相似度最高;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显示,3个强心西药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是最大的,然而其表面极性却最大;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8个小分子中有10个小分子与66个蛋白药效团模型发生了较好的结合,其中西药地高辛只与一个药效团发生接合,而中药有6个成分都与多个药效团发生结合,其中以丹酚酸A结合的药效团最多。结论:与西药仅结合单一蛋白药效团不同,中药分子更易与多个蛋白药效团发生结合,由此推测其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可能更为多样化。
简介:目的探索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脑电图在癫痫病的诊断、分型和病因方面的意义以及两者的优势。方法对196例癫痫患者进行脑CT扫描和脑电图常规描记。结果196例中原发性癫痫140例(71.43%),继发性癫痫56例(28.57%)。脑CT异常率66.66%,脑电图异常率96.36%,痫波检出率23.47%。脑电图以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CT和脑电图的符合率80.95%。结论CT是查找继发性癫痫病病因的有效方法。而脑电图对癫痫病的分型和原发性癫痫的检出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 并成为现代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但据目前应用现状来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仍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鉴于此,文章就近两年发表的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文献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 并成为现代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但据目前应用现状来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仍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鉴于此,文章就近两年发表的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文献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但炎症、结核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浓聚原因,常导致临床误诊。结论^18F-FDG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炎症、结核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