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微钛板支抗对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大连市口腔医院应用微钛板矫治的12例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等临床资料,评价微钛板对牙齿移动特征及正畸疗效的影响。结果12例正畸矫治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2例患者使用的23枚微钛板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埋入,每个微钛板埋入时间需10min左右。微钛板作为绝对支抗的应用时间为9~20个月。治疗中23枚微钛板均稳定,无脱落。其中9例患者利用微钛板在远、近中方向上调整牙齿位置,其移动方式以整体移动为主,上下颌磨牙远中移动最多可达3.5mm。结论微钛板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实现了传统正畸手段在牙齿近远中移动、压低方面难以完成的牙齿移动类型,有效地获得了传统正畸方法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
简介:本刊论著类文章均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和主要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中文摘要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逐步发展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一种重要修复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口腔种植中的影像学应用主要包括测量设计,确定种植体直径、长度和植入位置.制定治疗计划;制作手术导板,将术前规划准确地转移到实际操作中,简化手术过程;术后随访评估。临床上与口腔种植学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根尖片(periapicalradiograph)、曲面体层摄影(panoramictomographv)、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本文对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影像学方法尤其是CBCT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可以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对人们的口腔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了激光光线热效应和光生物学效应,使用时,让激光器将激光束照射到牙龈组织上,从而消灭细菌、刺激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具有很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麻醉等,已经被证明在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在临床上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有一定联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复杂,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使用CBL+PBL的教学模式对TMD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学习和探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简介:目的:评估2种粘接系统[AdperSingleBondplus(3MESPE)和ClearfilSEBOND(Kuraray)]与预先是否经过Nd:YAG激光或Nd:YAG激光加氟处理的正常或龋坏牙本质粘接后的微拉伸力。材料和方法:将60颗离体第三磨牙的牙本质表面暴露后分为12组。1~6组经过pH循环产生人工龋,7~12组保持正常牙本质。牙本质表面采用3种处理方法:Nd:YAG激光照射(60mJ,15Hz.09w)1min:Nd:YAG激光照射联合氟凝胶处理:不处理(对照组)。实验组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应用粘接材料并分层堆塑制成复合树脂块(FiItekZ250.3MESPE),牙齿沿X和Y轴方向做连续片切.应用万能试验仪进行微拉伸力试验。结果:通过ANOVA和Tukey统计分析(P〈0.05)发现正常牙本质应用ClearfilSEBond组的平均粘接力最大(4065MPa).SingleBond组次之(342MPa)。龋坏牙本质组无论是否事先经过激光照射应用两种粘接系统后的粘接力明显下降。但激光照射后应用ClearfilSEBond组微拉伸粘接力最高。另外.激光照射联合氟化物处理后应用两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力有所下降。结论: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和激光照射相比.临床上在备洞时用激光照射龋坏牙本质.然后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粘接力。
简介:目的:运用群组研究的方法.评估100名经牙周基础治疗和长期支持治疗的牙周病患者20年后其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疗效和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将经过积极治疗(包括牙周手术、牙髓治疗和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牙周支持治疗项目,并要求患者每3~6个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初次就诊记作TO期.完成修复治疗后的第一次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1期,T1期之后的20年内最后一次进行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2期。运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各种临床因素对于20年的随访中修复基牙(PA)脱落的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最终的样本包括100名患者。在T1期,全部948颗修复基牙均与实验中的原始样本相同。在经历20年的随访后.有854颗修复基牙(901%)仍可行使功能.而另外41位患者(41%)的94颗修复基牙(99%)在牙周支持治疗的过程中脱落:其中98%的失牙经历过牙髓治疗。牙根纵裂(48%)是失牙的主要原因.而牙周炎症进展则占失牙原因的31%。此外.年龄(P=0.002)、全13菌斑指数(P〈0.0001)、全13出血指数(P=00002)和副功能运动(P=0.0083)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可能性。在临床相关因素中.牙髓治疗(P=0.0082)、截根术(P〈00001)、多根牙(P=0.0005)和修复相关的副功能运动(P〈0.0001)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风险性。结论:依从性佳的患者经20年的牙周支持治疗后.其固定修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人根管充填应用改进的连续波热牙胶根充法的充填质量和效率。方法:213名需要根管治疗的老年口腔患者,共计238颗患牙,按照根管充填方法的不同分为热牙胶组和冷侧压组,并对两组间根管充填恰填率、侧支根管充填情况、根充所用时间、术中疼痛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进的连续波热牙胶组根管恰填率高达89.92%,而冷侧压组仅为79.82%,热牙胶组优势明显;另外在侧支根管充填情况和根充所用时间的对比中,热牙胶组依然强于冷牙胶组(P〈0.05);两组术中疼痛并没有差别(胗0.05)。结论:改进的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法应用于老年口腔患者优点突出,易于接受,能有效提高老年人根管治疗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