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探讨在发病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24例应性皮炎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中IL-8水平,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areaandseverityin-dex,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表达(t=3.20,P=0.003),且IL-8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560,P=0.004)。结论:IL-8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应性皮炎发病。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8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方法将67例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4例,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2周后隔日1次,治疗4周,观察8周;治疗组33例,同时将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涂于患处及皮肤特别干燥部位2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患儿进行随访.结果第1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干燥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复诊时,2组临床治愈患者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0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应性皮炎治疗中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皮肤屏障 特应性皮炎 糠酸莫米松 干预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赋形剂,每天1次,疗程为3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他克莫司软膏组外用赋形剂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P<0.05)。治疗组中7.14%患者局部有刺激反应,症状于1周后消失。结论: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儿童应性皮炎疗效明显,个别病例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

  • 标签: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他克莫司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于20132就诊。患者于1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米粒大小无痛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大小不等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龟头红斑、肿块、溃疡、结痂伴轻微疼痛感4余,于20145就诊。患者4前龟头出现直径约1cm红斑,渐出现糜烂、结痂,伴轻微疼痛。曾于外院诊治,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未见好转。皮损渐扩大,且局部隆起形成肿块,2月前皮损中央出现溃疡、结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及冶游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无包皮过长史。体格检查: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直径约2.5cm红色斑块,中央溃疡,上见棕黄色结痂及少许渗液(图1),中等程度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及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突不规则延长,表皮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有大小、形态异形,部分胞质淡染,较多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增殖性红斑。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动力治疗结束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mg/d)维持治疗。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0%浓度。He-Ne激光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波长为635nm,输出功率为100mW。治疗前清除患者皮损表面鳞屑或痂皮,纱布浸取适量配制好5-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于皮损及其周围1cm处,外用塑料薄膜封包及厚纱布避光4h。4h后He-Ne激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约100J/cm2。每周治疗1次,共进行5次。患者在激光照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可耐受,无其他不适感。经5次治疗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图3a-3e)。目前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患者皮损已完全消退,仍在随访中。

  • 标签: 红斑 增殖性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余,于2015112日就诊。患者5前出现以下颌部为主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标签: 痤疮 重度 点阵激光 ALA-PDT
  • 简介:目的:探索学生家长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作用。方法:分别在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三所中学初中部198名家长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初中在校学生家长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过程中态度与需求。结果:家长目前社会上青少年因过早发生性行为导致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意外妊娠现状认识不足,对家庭参与青少年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子女就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缺乏沟通。向子女进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讲解、教育不足。79.1%家长支持青少年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希望能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学习针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结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必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体系。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势在必行,呼吁政府及相关组织给予高度重视与帮助。

  • 标签: 家长 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LC)影响,进步探寻PDT治疗CA免疫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方法,15例PDT治疗前后CA皮损及5例正常包皮组织对照进行染色,在高倍光镜下观察LC形态、分布及数量等变化。结果15例CA皮损较正常对照组织[(18.8±4.0)/高倍视野]LC数量明显降低(P〈0.01),表皮内LC分布不规则,大部分LC结构不完整,细胞突减少、缩短甚至消失,缺少LC典型特征,点状或条索状。个别皮损表皮内LC缺失,而其真皮内见到不典型LC。PDT治疗后即刻组LC数量[(9.2±2.0)/高倍视野]较治疗前组[(6.2±1.8)/高倍视野]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7d组LC数量[(6.4±1.1)/高倍视野]回落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患者皮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作为抗原提呈细胞LC,数量形态发生改变。PDT能诱导CA皮损局部LC数量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具有调节局部免疫作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慢性湿疹患者血清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检测影响。方法选择20128—20168在我院诊治慢性湿疹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窄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2组均配合外用0.1%地塞米松乳膏及保湿乳膏进行协同治疗,治疗观察3。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SI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SI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期间都无出现瘢痕、皮肤水疱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色素沉着,都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能抑制血清中TSLP表达,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安全性也比较好,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湿疹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与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39至20156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69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9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69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6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6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 标签: 顺产 会阴侧切 剖宫产 性功能
  • 简介:神经系统病变可以影响多种皮肤病进展。作者2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其中19例患者(包括9例湿疹,8例银屑病,2例硬皮病,1例玫瑰痤疮,1例接触性皮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复发性疱疹样皮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后,皮肤表现分布会发生改变——部分皮损减轻甚至完全消退。

  • 标签: 皮肤病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滋阴疏肝汤调节小鼠内分泌功能作用机理.方法将NIH小鼠及造模后实验性多囊卵巢小鼠各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灌服滋阴疏肝汤和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中药NIH小鼠及实验性多囊卵巢小鼠体重、睾酮、雌二醇、子宫、卵巢总重量影响.结果滋阴疏肝汤能明显抑制多囊卵巢模型小鼠睾酮与雌二醇异常升高,抑制小鼠子宫、卵巢异常增重(P<0.01).结论滋阴疏肝汤组有调节小鼠内分泌异常作用.

  • 标签: 滋阴 疏肝 多囊卵巢 NIH小鼠 内分泌功能 实验性
  • 简介: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与痣数目紧密相关,但文献中缺乏在特定解剖部位CMM部位数目相关性信息,作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来自意大利1992—1994542例CMM538例来自医院对照者资料进行分析。经培训皮肤科医生检查记录患者对照组黑色素痣数目,并检查部位痣数目与该特异部位发生CMM危险率进行多变量优势比(ORs)95%可信区间(95%CIs)分析,在相应部位发生CMM最大数目与最低数目痣优势比,面颈部为1.4(95%CIs:0.7~2.8),躯干前部为2.3(95%CIs:1.1~4.9),躯干后部为4.9(95%CIs:2.9~8.4),上肢为2.9(95%CIs:1.2~6.6),下肢为5.0(95%CIs:2.9~8.5)。在病例-病例分析中,比较特定部位CMM与所有其他部位CMM,唯额外风险躯干背侧,痣数量最高值与最低值间OR为2.1(95%CIs:1.2~3.6)。本文研究数据不支持在每个单解剖位置痣都有特异影响作用假说。特定解剖位置痣数目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相关性@RandiG.$IstitutodiRicerche...

  • 标签: 位置痣 数目皮肤 痣数目
  • 简介:背景:表皮松解坏死型游走性红斑被认为种副肿瘤性皮肤病。典型症状与Q细胞型胰岛细胞瘤或胰高血糖素瘤相关情况下,这种疾病皮肤外表现包括体重减轻、糖尿病、贫血腹泻。观察:作者报道1例39岁女性患者,有3顽固银屑病样皮损病史,常规检查无其他相关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表皮松解坏死型游走性红斑。腹部CT示胰尾部肿瘤。胰腺远端切除术后段时间,患者皮肤症状消失。切除肿瘤组织病理符合胰高血糖素瘤。4后,该患者临床痊愈,无症状且无转移迹象。结论:仅有表皮松解坏死型游走性红斑、高血糖素血症胰岛细胞瘤而没有其他皮肤外症状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很罕见。据作者所知,在文献报道中本例为第2例。皮肤症状很重要,常常是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线索。

  • 标签: 表皮松解坏死型 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组织病理检查 胰岛细胞瘤 副肿瘤性
  • 简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种通常位于17q12染色体上KRT9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本文综述了目前为止,EPPK家系中KRT9突变类型及特点。通常认为KRT9基因突变热区位于螺旋结构杆状功能域1A区2B区。随着EPPK家系病例不断积累,在K9头部也已检出突变位点,不再局限于螺旋结构杆状结构域。

  • 标签: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角蛋白 KRT9
  • 简介:姜黄多年生姜科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亚洲国家如印度中国广泛栽培.从中提取姜黄素主要成分,常用来作为调味品食物添色剂,同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寄生虫、解痉、抗炎抗氧化效应,抑制肿瘤发生生长,特别是姜黄素防治皮肤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姜黄素在肿瘤发生不同阶段所发挥抗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姜黄素 防治措施 皮肤癌 生姜科植物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