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能改善认知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头部MRI证实存在脑白质疏松,同时不合并重要部位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11~24分(为轻,中度病人)。共入组8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45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42例。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和维生素B6、叶酸、甲钴胺治疗。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价,同时复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2周末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MMSE评分改善较好(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药物干预可能达到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或延缓其进展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72)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72),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在同一种性质斑块中,两治疗组(小剂量和大剂量组)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对两种性质斑块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进行比较,无论是小剂量组还是大剂量组,三项指标均以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或P〈0.01);在同性质斑块组中,无论是接受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P均〈0.01)。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稍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大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下降,两项指标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后,小剂量组斑块回声信号无明显改善,而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IL-18和MMP-7的水平可作为检测AS易损性的血清学生物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简介:目的探讨催乳素释放肽受体(PrRP-R)在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前泌乳素(PRL)水平、垂体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例垂体瘤标本.其中泌乳素(PRL)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4例、其他4例。根据Hardy-Knosp分级标准.侵袭性腺瘤13例,非侵袭性腺瘤6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垂体瘤中PrRP-RmRNA的表达.RIA法检测术前血PRL水平。结果19例腺瘤中均有PrRP-RmRNA的表达.在PRL、GH、ACTH腺瘤中的表达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在侵袭性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69±0.31)、(1.02±0,74),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rRP-R表达量与病人术前PRL水平不具相关性(r=0.189,P〉0.05)。结论PrRP-R表达与病人术前PRL水平不相关且与肿瘤的侵袭无关,需进一步研究PrRP-R在PRL分泌中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及血胆红素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首先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7例及有斑块组118例两组,根据患者性质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47例、稳定斑块组70例及不稳定斑块组35例,比较各组血尿酸、血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之间的差异。结果(1)有斑块组血尿酸水平轻度高于无斑块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有斑块组总胆红素(P=0.003)及直接胆红素(P=0.001)明显低于无斑块组。(2)无斑块、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三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17.6±179.2)~mol/L、(287.8±152.2)~mol/L、(331.2±177)~mol/L,不稳定斑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3);无斑块、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三组血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7.8±14.0)μmol/L、(15.0±13.9)μmol/L、(13.8±10.0)μmol/L,三组血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6.2±5.2)μmol/L、(5.0±4.2)μmol/L、(4.8±3.4)μmol/L,不稳定斑块组总胆红素(P=0.008)及直接胆红素(P=0.006)明显低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总胆红素(P=0.027)及直接胆红素(P=0.006)明显低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总胆红素及血直接胆红素低于稳定斑块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尿酸、低血总胆红素及低血直接胆红素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和平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1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1),对照组采取步行运动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予以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打鼾、嗜睡、倦怠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提供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简介:目的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参与者工作小组包括由内分泌学会临床指南小组委员会(ClinicalGuidelinesSubcommittee,CGS)选定的主席,及另外五位此领域的专家和一位方法学家。作者没有接受任何企业的资助或报酬。证据指南采用的推荐、评估、制订与评价的分级(theGradingofB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ndEvaluation,GBADE)系统来描述推荐的强度和证据质量。共识过程共识是通过对证据的系统回顾、电子邮件讨论、电话会议和面对面的会议为指导。本指南依次由内分泌学会CGS、临床事务核心委员会和内分泌学会理事会审议并批准。在每个阶段,工作小组根据书面意见做出修订。结论工作小组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空腹水平,轻度和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为150~999mg/d1)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估,且重度和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000mg/dI)被认为是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工作小组同时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工作小组建议,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指南一致。初始治疗应是生活方式治疗,也可考虑饮食改变和药物联合治疗。重度或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贝特类药物应作为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