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显微手术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旁段 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组(电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电针组治疗抑郁性障碍显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1);电针组HAMD量表总分、HAMA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HAMD量表各因子分、HAMA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绝望感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更显著(P<0.001);电针组TESS量表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抑郁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智能电针仪 抑郁性障碍 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 抗抑郁剂
  • 简介: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双侧脑室铸型患者,均采取血肿侧对侧额角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起病到手术时间4-6h25例,6-12h37例,12-24h15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骨窗开颅术 脑室穿刺术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如何正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疗效亦无法具体衡量。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恢复期通过综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估生活质量,较GOS预后评分法疗效更直观,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蛛网膜囊肿在左颞有12例,右颞有13例。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这些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切除蛛网膜囊肿后皮层脑电图监测均见颞叶皮层有异常放电,其中15例患者加行了前颞叶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及杏仁核),另外10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发现囊肿消失18例,囊肿明显减小7例。癫痫发作随访发现Engel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手术总有效率88%。结论对于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应在皮层脑电图监测将癫痫灶一并切除,且手术治疗的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颞叶蛛网膜囊肿 癫痫 手术
  • 简介: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出血 尿激酶 治疗 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8例。结果8例血管内开通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灌注明显改善,近期随访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血管内开通是治疗颈总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血管内开通 颈总动脉闭塞 介入 支架
  • 简介:目的:总结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并发症。方法:以X-刀治疗颅内疾病158例,随访25.3±9.2个月,根据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总有效率为80.42%,共有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症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应通过选择适应证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并发症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特性,因此,以恢复胶质瘤相关的免疫作用和促进肿瘤定向免疫的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在啮齿类动物模型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研究。胶质瘤有明显的局部免疫反应,而免疫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讨论胶质瘤的分子和细胞途径介导的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对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影响,并从中探寻胶质瘤最有效的免疫调节治疗靶点与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调节治疗
  • 简介:卒中后癫痫是老年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癫痫类型。在临床教学中强化癫痫和癫痫发作及卒中后癫痫和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基本概念,对正确认识和诊断卒中后癫痫及卒中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后癫痫和癫痫发作的诊疗中,同时强调卒中临床类型和卒中部位等与卒中后癫痫的关系、卒中患者机体状况和其他临床合并症状与卒中后癫痫的关系、患者已经使用药物与将要使用抗癫痫药物之间可能的关系等对规范卒中后癫痫的治疗十分必要,这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 标签: 卒中 癫痫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例中,21例(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例(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例中,12例(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例(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例(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例中,9例(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GH水平、术中GH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7例垂体GH腺瘤,18例术前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均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19例术中检测GH水平,21例术后1个月行OGTT试验。结果术后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30例,随访期内GH〈2.0ng/ml的有29例,总的缓解率61.7%,其中微腺瘤77.7%、大腺瘤的缓解率是51.7%。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OGTT抑制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首选,术中GH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手术效果,若能及时快速测定GH,将有助于提高缓解率。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孔引流术治疗。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气颅25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15例、对侧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术后需注意并发症防治。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引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常使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范围的损害,引起脑缺氧、出血和脑细胞坏死,导致脑水肿、颅压增高等病理和生理改变。根据病情轻重,可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偏瘫失语、不同程度的昏迷、植物人或危及生命。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下加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针灸 高压氧治疗 颅脑外伤 昏迷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兰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在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术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神经源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2.5诊断对于颅脑伤后患者出现典型眼部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眼部症状不明显,症状轻且逐渐缓慢发病的患者,就可能延误诊断甚至漏诊。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和颅脑受伤机制,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眼眶或乳突周围血管杂音的听诊,这种收缩期增强的搏动性杂音在压迫患者病变侧颈动脉后减弱或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TCCF的金标准,

  • 标签: 延误诊断 颅脑损伤 血管并发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周围血管杂音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病儿1,男,足月顺产2d。尖叫哭闹、拒乳,偶发面部及左上肢间断不规则抽搐1d。头部CT提示右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厚约5mm。分3次经囟门行硬膜下穿刺抽吸血性不凝液体22ml,复查CT无血肿。1年后随访复查结果显示病儿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婴儿 穿刺抽液术
  • 简介: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天和第20天行NIHSS、Fugl-Meyer和g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天行SPECT-rCBF脑显像检查,记绿各脑区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结果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刺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刺与现代神经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其可能机制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 标签: 盲针法 电针治疗 中风 功能康复 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