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说到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给人记忆最为深刻莫过于2012年起始“双十一”狂欢购物节了,第一个“双十一”单日就创下了191亿元成交记录。2013年11月11日24时,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立刻刷新了上年记录,成交额达到350.19亿元。

  • 标签: 互联网 医疗 智慧 购物狂 成交额
  • 简介:目的总结胸部结节病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胸部结节病CT图像。结果12例CT呈典型表现,5例呈不典型表现,其中1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者3例,单纯纵膈淋巴结肿大者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而无纵膈淋巴结肿大者1例。结论胸部结节病CT表现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比较重要意义。

  • 标签: 胸部结节病 CT诊断 肺门淋巴结肿大 CT表现 回顾性分析 不典型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皮肌炎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皮肌炎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PET/CT发现恶性肿瘤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 简介: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行肿瘤学术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应用,促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繁荣和发展,本刊自2012年元月起,开通新绿色通道并执行优惠、奖励政策:

  • 标签: 绿色通道 奖励政策 癌症防治 杂志 中国 启事
  • 简介:目的:研究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激素腹腔注射构建乳腺增生小鼠模型,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30天;模型组与治疗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激素,隔天1次,共30天。造模完成后,治疗组小鼠乳房部涂抹外用中药制剂,每天1次共30天。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指标,并取小鼠第二对乳房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比较,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乳腺增生组织结构明显改善,雌、孕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对比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血清雌激素与孕酮水平来实现

  • 标签: 乳腺增生 中药制剂 小鼠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中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表达.

  • 标签: 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 多药耐药 B cell LYMPHOMA lewkmia-2(BCL-2)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77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CD44v6蛋白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均为阴性;65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2/65);在腋淋巴结阳性、阴性组阳性率分别为100%、25.8%(P〈0.05);组织学分级中Ⅰ、Ⅱ、Ⅲ级表达率分别为9.1%、61.8%、100%(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4v6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D44v6蛋白可作为乳腺肿瘤恶性转化、转移和预后评估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CD44V6 免疫组化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PCDH1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术后胃癌组织标本9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CDH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胃癌组织PCDH10阳性表达率,探讨PCDH10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CDH10阳性表达率为32.2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胃癌组织PCDH10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0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为62.1%,高于PCDH10阴性表达患者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并且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远期预后有关。

  • 标签: 原钙粘蛋白 胃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胃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4例)中RGS5和CD34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GS5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5,P〈0.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GS5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RGS5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MVD密切相关,可能是提示预后重要指标。

  • 标签: 胃癌 分化程度 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探索bcl-2-9GM-CSF长链dsRNA(LongerdoublestrandRNA,LdsRNA)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体外转录法制备地高辛标记bcl一2和GM—CSF基因LdsRNA,转染THP1、HL-60和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分别以MTT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LdsRNA转染水平,细胞增殖,特异性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LdsRNA能显著抑制THP1细胞增殖(P<0.05)和蛋白质合成,对HL-60和K562细胞系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LdsRNA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以后利用LdsRNA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肿瘤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GM-CSF bcl-2蛋白表达 紫外分光光度计 K562细胞系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中输血量相关因素及输血量对预后影响。方法从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术胃癌患者1518例,依术中输血量(ml)由低至高分为5组(A~E),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治疗方式对输血量影响,以及输血量对预后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间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1994年~2010年,以5年为间隔,输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腹膜种植、肝转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根治或姑息切除)、根治程度、胃切除方式、联合脏器切除率、淋巴结阳性数显著相关(P<0.01)。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506.1±517.8)ml,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患者(359.0±498.3)ml(P<0.01)。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607.3±669.4)ml,显著高于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275.7±369.8)ml(P<0.01)。A~E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4、38.0、31.0、22.3、10.3个月,生存期随输血量增多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Bo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根治手术、术中输血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中输血量与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根治程度、手术时间相关,输血量为影响预后独立因素。减少术中输血有益于根治术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输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身高与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SIRT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SIRT3蛋白在小鼠乳腺肿瘤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mRNA在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IRT3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7.17±2.08)%]明显低于正常组织[(33.3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SIRT3在乳腺癌细胞中相对表达量(0.220±0.173)明显低于正常细胞(0.850±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3mRNA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0.520±0.06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0.886±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乳腺肿瘤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SIRT3表达下调,SIRT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SIRT3 乳腺癌 免疫组化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3个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尾部悬吊14d、28d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动物,测定L4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并进行显微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尾部悬吊组较对照组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且尾部悬吊大鼠骨质疏松随时间加重,松质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股骨髁部表面积体积比(BS/BV)、椎体骨小梁间隙(Tb.Sp)则较对照显著增高.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尾部悬吊14d、28d组腰椎最大压缩应力分别较空白对照组下降11.8%、26.3%,股骨抗弯曲载荷较空白对照组下降13.9%,24.6%,力学强度显著下降.结论尾部悬吊大鼠从14d即表现出明显松质骨骨密度下降,骨小梁三维微结构破坏,椎体力学强度也显著下降,并随时间发展不断加重,理论上骨折风险性增加.

  • 标签: 模拟失重 骨质疏松 大鼠 显微CT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HP)候选抗原,用于胃部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疫苗开发.方法:选择自胃腺癌患者胃粘膜分离出且经确定HP菌株(HP161),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析外膜蛋白,并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进行蛋白斑点检测和分析;收集20例HP感染患者和10例非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HP161外膜蛋白质与上述血清反应性.结果:HP161有129个蛋白斑点;被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不同识别的特定抗原有10个;应用胃癌患者血清时,具有免疫反应性,而用胃炎患者血清时则无,等电点范围较宽,分子量多数在31kDa以下.结论:2-DE是研究HP外膜蛋白质组学重要途径之一,并可能对其进行鉴定作为临床诊断候选分子;经免疫蛋白组学检测资料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以有助于寻找更具免疫原性蛋白质标记物用于诊断分析和疫苗设计.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 简介: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gastriccarcinoma,MGC)与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signetringcellcarcinoma,SRC)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我科收治1016例连续胃癌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MGC与SRC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差异.结果胃癌病例中,MGC占胃癌6.8%(68例),SRC占9.1%(92例).MGC与SRC两组相比,在年龄分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手术、临床TNM分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肝转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GC总体5年生存率为29.4%,而SRC则为37.3%,MGC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当伴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或BorrmannⅢ型时,MGC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SRC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手术是MGC独立预后因素;而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根治手术是SRC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GC与SRC比较,MGC在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根治手术及TNM分期临床病理方面表现差,MGC5年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更多临床病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胃黏液型癌 胃印戒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患者分子分型特点及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8例女性IB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预后.结果28例IBC患者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1.4%、17.9%、32.1%、28.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66.7%、44.4%、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C预后较差,尤其是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分子靶向药物应用有更广阔前景.

  • 标签: 炎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免疫组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标本110例及其对应癌旁组织11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MTOR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MTO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28.33%)明显低于p-MTOR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4,P=0.004);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p-MTOR蛋白阳性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是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肠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