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16.50±4.30)min、(0.70±0.49)mm、(12.20±4.50)ml、(3.40±0.95)d,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更好一些(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来看,观察组为2.86%,和对照组的25.71%相比,观察组要更低一些(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微创旋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且术中出血量较好,切口愈合较快,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与经腹方式行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贲门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胸组(49例)和经腹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胸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相对经胸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databas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pressuredressing”,“negativepressuretherapy”,“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subatmosphericpressuredressing”,“subatmosphericpressuretherapy”,“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VAC”,“vacuumassistedclosure”and“vacuumtherapy”,“vacuumsealing”,“foam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and“suction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简介: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IMRT与RapidArc凋强放疗计划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10例鼻咽癌CT增强扫描模拟定位后勾画CTV,按统一标准外扩PTV;实施均分9野IMRT计划和单弧、双弧、3弧Arc调强计划;以门V处方剂量70Gy,分析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限剂量,进行剂量学对比研究并比较治疗时间的长短。结果IMRT调强计划适彤指数及不均匀指数明显优于单弧,与双弧和3弧没有明显区别;各计划之间危及器官受量均低于参考受限剂量;照射体积(irradiationvolume,IV)未见明显区别;机器跳数(monitorunit,MU),Arc调强计划明显低丁IMRT调强计划;治疗时问上Arc凋强计划更短。结论目前虽IMRT计划更符合鼻咽癌的治疗剂量要求,但Arc计划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时的机器跳数上有明显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PHLPP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157例胃癌原发灶和96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HLPP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1.8%和3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前CEA水平无关。PHLP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34%(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N分期、PHLPP1蛋白低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7)。结论胃癌组织中PHLPP1蛋白缺失表达可能对胃癌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PHLPP1蛋白阴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化疗初期、中期、末期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况。分析不同阶段患者应对方式与一般资料、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在化疗初期最高(P<0.05);“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在化疗初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在化疗末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三个化疗时期的平均HAMD评分、平均HAMA评分分析,“屈服”与HAMD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化疗的进展,卵巢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更趋向于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更易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可以为临床针对不同化疗阶段、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患者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1253(miR-1253)在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腺癌A549、NCI-H1299、NCI-H157、A973及GLC-82细胞株中的miR-1253表达水平,将miR-1253mimics和miR-1253inhibitor分别转染至A973和NCI-H157细胞,以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的细胞为阴性对照(NC)组。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miR-1253表达对A973和NCI-H15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A549、NCI-H1299、NCI-H157、A973及GLC-82细胞中miR-125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06、0.06±0.03、1.10±0.26、0.03±0.01、0.45±0.08。A973细胞转染miR-1253mimics后miR-1253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CI-H157细胞转染miR-1253inhibitor后miR-1253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NC组比较,转染miR-1253mimics能够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A973的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能力(166.0±29.3vs.371.0±31.4,P=0.001)、迁移(91.1±32.1vs.166.7±33.9,P=0.008)以及侵袭能力(74.4±20.5vs.145.6±28.8,P=0.001);而miR-1253inhibitor能够上调NCI-H157的增殖、平板克隆形成细胞数目(545.0±61.9vs.337.0±39.7,P=0.008)、迁移(246.7±36.7vs.151.1±32.9,P<0.001)以及侵袭能力(231.1±38.8vs.137.8±27.3,P=0.001)。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描述食管癌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对癌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食管癌的症状群,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群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为180(94.6%),(6.13±1.65)分;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3.53±12.44)分,处于中等水平。评分最低为情感状况(14.37±4.72)分,最高为社会/家庭状况(17.45±3.40)分;食管癌患者存在胃肠道、情感及病感3种症状群,且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0.05);胃肠道症状群和病感症状群是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症状多,受多个症状群困扰,生活质量水平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群特点,制定更高效、更个体化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293例老年病人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04例)、消化性溃疡(47例)、个典型增生(23例)及胃癌(1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老年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特点。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三种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老年人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α-连接蛋白(alpha-cmemn,α-Cat)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胃黏膜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理标本96例,癌旁组织96例,对照标本1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α-Cat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α-Cat在胃癌组、癌旁组织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56.2%、100.0%,胃癌组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组和对照组(P〈0.05);96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α-Cat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组(46.3%vs59.2%,P〈0.05);α—Cat阳性率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69.1%vs10.7%,P〈0.01),但α-Cat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无密切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α-Cat的表达逐渐上调。胃癌组织中α—Cat的表达与Hp感染相关,提示Hp感染可通过对α-Cat表达的影响,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简介:前言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伴高肩胛症(Congenitalelelvationofthescapula,Sprengel'sdeformit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发育畸形.Tsirikos等[1]分析了537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肋骨、胸廓及肩胛畸形,在497例CS患者中43例(8.6%)合并高肩胛畸形.Cavendish等[2]报道的100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者中,有39例(39%)伴CS;与单纯的先天性高肩胛症或CS相比,CS伴高肩胛症的临床评估及手术策略更加复杂,现对这种复杂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褪黑素(MLT)与褪黑素受体(MR)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取甲状腺肿瘤(腺瘤及腺癌)组织及腺瘤旁1cm正常组织匀浆及自身外周血,用ELISA方法检测MLT浓度改变,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蛋白改变,RT-PER半定量分析MR亚型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ELISA方法显示,甲状腺肿瘤组织匀浆上清MLT浓度较自身外周血明显增高;甲状腺腺癌组高于腺瘤组和瘤旁组织组;甲状腺腺瘤组高于瘤旁组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外周血MLT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成人甲状腺腺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MT2亚型蛋白均呈棕褐色强阳性染色(+++),较腺瘤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强度明显增加;mt1受体蛋白亚型表达无差异。RT—PCR结果显示,人甲状腺腺瘤、腺癌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有mt1、MT2受体表达,甲状腺腺瘤组mt1、MT2受体亚型表达量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无差异,甲状腺腺癌组MT:受体亚型表达量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增加,mt1受体亚型表达量无差异。结论:成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MLT浓聚,存在mt1、MT2受体亚型,其中腺癌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MT2呈高表达。提示MLT与甲状腺肿瘤有一定关联,可能主要通过MT2受体发挥抗甲状腺腺癌作用。